时间:2007-06-1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获悉鉴宝
本月8日下午,深圳市第二个“文化遗产月”暨“深圳市收藏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博物馆开幕。深圳民间收藏精品展,让不少来自特区外的专家们赞誉有加:“本以为深
圳是文化沙漠,没想到还真有不少好东西。”
但接下来的“重头戏”———
1
精品展上,确有不少好东西
6月8日下午,《深圳民间收藏精品展》在市博物馆拉开了帷幕。
唐朝花釉龙柄兽流执壶、南宋吉州窑黑釉刻花卷草纹梅瓶、清末李鸿章的字对、东汉尚方神人车马画像镜……400多件民间收藏精品令人大开眼界。
据介绍,展出的400余件藏品,是从深圳30多位收藏家的数千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不少是
展馆内,记者发现一个金朝黄釉黑彩虎枕,该枕以虎为形,两眼点绿彩,森然威武,雕刻、彩绘并施,写实性强而不同于一般带枕面的动物形枕。市博物馆负责人对此评价很高,介绍说,该枕是已知存世的唯一的虎型枕头。
记者获悉,这个截止到本月30日的展览实行专家负责制,即按照藏品门类,委托一流专家主持鉴定及评介工作。记者注意到,此次的藏品多来自于云水轩、宝光艺术、怀沙斋等地。这些民间藏家本来大多不愿将自己的
本次民间收藏精品展,不但让普通收藏爱好者、市民饱了眼福,就连市文物局请来的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古玉器鉴定专家杨震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张浦生等人也是赞不绝口。
在
有专家称,看过展览后才知道,深圳真是藏龙卧虎,有一批有水平的收藏者,并拥有一批真正的宝贝。
2
一听是假,热脸立马寒下来
“深圳收藏月”启动仪式当天,主办方在市博物馆广场安排了一场专家免费鉴宝活动。当天上午下起瓢泼大雨,鉴宝场所不得不移至博物馆一楼大厅。
大雨并没有浇灭收藏爱好者的热情,不少市民将自己的宝贝裹得严严实实,小心翼翼地请专家们一鉴真伪。但据记者观察,经过专家们的鉴定并得知自己的藏品是赝品后,不少市民情绪低落。
由于收藏爱好者们纷涌而至,早上的时间不够用,专家们只好在下午2时左右再次在博物馆大厅内摆摊鉴宝。瓷器专家、玉器专家、青铜器专家和书画专家一字排开,一张铺着红色绒布的长桌,将四位专家与面前疯狂的人流阻隔开来。
记者注意到,前来请专家鉴宝的收藏者有上百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们有的提着大包小包,包中的藏品包裹甚严;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提个袋子,生怕别人挤着碰着;还有的则用纸箱装着一个大大的青铜器或瓷器……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格外小心,满头汗水却也要给自己的宝贝用身体阻挡出空间。
记者站在四位专家的背后,想看看他们怎样为市民鉴宝,最终遗憾地发现,不论收藏者多么诚惶诚恐,多么充满期待,他们所拿出的“宝贝”大多还是让专家们一下子打回了冷宫。
一名年轻人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他拿出自家的藏品———一对长20厘米左右的红色玉器。不料,刚一摆上桌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古玉器鉴定专家杨震华便告诉他:“假的,红颜色是染的,玉是民间玉,没有什么价值,也没有什么年份!”小伙子一愣,央求道:“您再帮我好好看看吧,这可是我家祖传的呀!”见过太多这种情形的杨震华很冷静:“这种东西看都不用看,一眼就知道是假的了!”小伙子拿着玉器失望而归。
坐在杨震华旁边的,是深圳市考古所所长任志录。只见一个穿黄色T恤、40多岁的中年男子,满脸汗水挤入人群,随身带着一个大纸箱,场外一个助手还在不断地将青铜器逐一递了上来。只见他满怀期待地看着任所长,并将一件件青铜器外厚厚的包装纸一层层打开。然后,任所长口中吐出的却是“假的”、“仿的”、“现代的”这样的冷酷词汇。随着藏品一件件被鉴定为赝品,黄衣男子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汗水更是大颗大颗地从脸上不断滴落下来。
专注地看着任所长的这位男子,中途瞟了一眼站在任所长背后的记者,眼睛里盛满了尴尬、无奈与心酸,让人不忍与之对视。而记者也注意到,随着男子藏品越来越多地拿出,任所长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有时甚至不敢抬头看那男子张皇失措的脸,似乎黄衣男子的十几件藏品是赝品都是他的错。最后,任所长只好挑出几件还不错的藏品对该男子说:“这几件有些观赏价值,你可以留在家中欣赏。”之后,该男子收拾好他的“宝贝”,疾步走出博物馆大门。
此类的情形很多,收藏爱好者鉴宝前后不同的表情,让人不忍多看。
在鉴宝间隙,玉器鉴定专家杨震华告诉记者,从早上到下午,她已经鉴定了几百块玉,大多都是仿制的。“旧的也有,但多为民间用玉,价值不高。”杨震华说。青铜器鉴定专家和古陶瓷鉴定专家也坦言,在他们所鉴赏的器物中,90%以上都是赝品。
杨震华坦言,深圳民间收藏水平有待提高,“应该多办点儿学习班,让大家提高眼力!”
深圳市考古所所长任志录称,总的来说,深圳民间收藏热情高、质量欠佳。他提醒市民,收藏不能只有实力没有眼力,古董不能吃、不能喝,一旦买到赝品,就什么钱都白花了。所以,想要收藏古董,最好有吃、有喝、有房、有车、有闲钱了再说。而且,一定要多学习、多看,玩收藏一定要有文化才行。
3
有人犯嘀咕:没准是忽悠人的
鉴宝过程中,虽然大多数人听到专家鉴定结果后都表示认同,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专家点评表示不服。
记者看到,不少人不肯相信一个专家的鉴定,不肯相信自己收藏了很久的“宝贝”竟然只是好看的“观赏品”,于是常常再排一次队,或者挤到别的专家面前寻求帮助,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男子,抱着两个很精致的大盒子,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博物馆。该男子说:“好不容易等到这样一个机会,可不能错过了!我可是坐了好长时间的车特意赶来,让专家给我看看我的两个古董!”说完便直接向鉴宝台走去。几分钟后,他气呼呼地走出了人群,边走边说道:“什么专家啊!居然说我收藏了多年的古董是假的!我看这些专家才不正宗呢!”记者走上前想继续对他进行采访,被他拒绝了。随后,他疾步走出了博物馆。
据记者观察,这种质疑专家水平的收藏者不在少数,很多人走出鉴宝现场后都在嘀咕:“只看了一眼,就说我的东西是假的。谁知道他们有没有看明白呢!没准都是忽悠人的!”
记者之后上网搜索几位鉴宝专家身份后发现,几位专家并非少数人想像中的那样浪得虚名,他们均为有真才实学之辈。
古陶瓷鉴定专家张浦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57年从上海复旦
古玉器鉴定专家杨震华,拜张永昌为老师,学习文物鉴定工作,1993年成为国家文物培训中心主讲老师、古玉鉴定专家,2005年8月被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鉴定专家任志录现任深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项目:宋、夏、辽、金、元、明时期的山西陶瓷。
书画鉴定专家萧平,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文化部
4
死缠烂打,非要问价值几何
记者注意到,鉴宝过程中,偶然有几件真品,专家都给予了认真的鉴定。一名男子拿来一个瓷器,被鉴定是唐代出产,专家叮嘱他一定收好;另一个男子所带来的一只小瓷碗,也被鉴定为出自明代。
从事古玩生意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下午第一个到达博物馆的,专家免费鉴宝让他非常兴奋。他平时爱好古玩收藏,此次一共带了三件藏品。在听取专家的意见后,感觉自己收获很大。据杨先生介绍,三件藏品中,专家评价最高的是一只产于唐朝的“双耳壶”。该壶呈葫芦形,两边耳朵上有三条泥条。“专家说这是白瓷,葫芦形的双耳壶是很少见的!”杨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是我十年前花了800元从外地的古玩市场买回来的。”
在深圳从事
记者发现,当专家说藏品是真品时,多数收藏者立即两眼放光,不断追问藏品价值几何。虽然几位专家一直声明自己只鉴宝,不做买卖,不估价格,但还是有不少人不肯罢休。
5
被判为假,怎么着都真不了
记者现场发现,竟有人在鉴宝现场做起了买卖。在排队鉴宝的人群外,记者看到了一个人被大家围在中间,正手舞足蹈地说着什么。记者凑上前去一听,原来是一位自称姓黄的先生,正在向市民推介自己的一块“新疆和田羊脂玉”。据其介绍,他有一块五六年前与朋友交换得来的“宝玉”,刚才已经经过了专家鉴定,“专家爱不释手!连称这是块好玉!”黄先生说。
在记者的要求下,黄先生从兜中掏出了一个小小的布包,经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后,记者看到一枚精巧的白色玉器,玉器底座上镶嵌着一个嬉闹的小孩。旁边几位收藏爱好者看过玉后忍不住打听:“你打算卖多少钱?”黄先生说:“这是我最心爱的宝贝,不能轻易卖了!”
记者表示对玉的了解不深,要求再次听听专家的评价,黄先生答应了。记者拿着这块“宝玉”找到了玉器鉴定专家,请求他帮忙看看这块玉好在哪里。没想到,玉器专家杨震华鉴定的结果与黄先生说的完全不同:“这块玉很一般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您刚才鉴定时不是说这是块很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么?请您再好好看看吧!”黄先生问道。听到此话,杨震华立即拿出一只小手电,反复在玉器上照看、观察之后坚定地说:“我不可能说过这样的话,这不是新疆和田玉,仅仅只是一枚俄罗斯玉!中间有一条缝,玉的品质不怎么样。”
这时,黄先生的脸色很不好看,而周围的藏家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故弄玄虚,想把玉卖个好价钱啊!”
链接
深圳鼓励民间收藏
收藏是一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
市委、市政府对民间收藏持鼓励和扶持的态度,热诚欢迎各地民间收藏家到深圳来展示、交流和落户,并努力让民间收藏成为市民共享的财富,做到“民间拥有、市民共享、政府支持、各界辅助”,共同为增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推动“文化立市”作出努力。
事实上,本次“深圳收藏月”,深圳请来了不少专家为市民提供收藏指导。“收藏月”期间,专家除为市民开展《文物艺术品收藏及投资讲座》、《书画鉴赏讲座》、《古陶瓷鉴定讲座》及《玉器鉴定讲座》之外,还分别在市博物馆广场、宝安文化广场、宝安观澜文体中心、南山文化广场等四地,为收藏爱好者们安排了免费鉴定咨询服务,为收藏爱好者的宝贝把脉。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