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2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12日至14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南京博物院主办,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宜兴市文广新局、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15·"紫泥沉香"宜兴紫砂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召开,并举行了《蜀山窑——明清窑址考古发掘报告》首发式。来自北京、江苏、江西、上海、浙江、陕西、台湾以及英国的文博机构和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大师、收藏家等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8篇,有21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就宜兴紫砂器的起源、材质特性、工艺演变、外销传播、海内外收藏,以及产业发展演变状况和最新考古发掘等作了研讨和交流。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广宁在学术总结报告中认为,此次研讨会对宜兴紫砂器从微观到宏观、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现代、从文献到工艺、从经营到收藏都作了深入探讨,特点是目标集中、内容丰富、论述深入、科学有据,同时在宜兴紫砂研究上,也开启了收藏者参与的新风。
研讨中,陶瓷专家张浦生认为,从文献与出土实物以及散茶的饮用方法来看,宜兴紫砂茗壶起源明代之说较为可靠,落款大致始于万历年间;明代款特点是楷书刻款、印款,清代以篆书印章款为多。他建议,结合“一带一路”,加强紫砂外销与交流,同时,要克服在紫砂文化传播上“厚古薄今”、“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
研讨会后,专家学者与收藏家还进行了座谈,对进一步深入探讨宜兴紫砂器均表现出了高度热情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此,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认为,此次研讨会主办方成功地将学术专业方面与社会收藏方面的优势资源统合在一起,这是需要胆识和眼光的,让大家看到了社会上研究宜兴紫砂器力量的壮大与成熟。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