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砂茶具泡茶,应该得益于这次北方之行,当我坐在宜兴紫砂茶具厂展室,面对一只只大到比我还高出一截,小到只有一个手指头一样的紫砂茶具,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些泥巴壶和杯。
旅游线路中安排了参观江苏宜兴紫砂厂,当我面对精致的一件件紫砂茶具,再从紫砂杯里慢慢品出茶的真味的时候,便感激这次宜兴之行了。归来后,我对紫砂有了更多的了解。
紫砂器具其实有沉香紫、海棠红、葡萄紫、葵黄、墨绿、青灰、朱砂紫、梨冻等颜色,其中以紫色最为普遍,故统称为紫砂。紫砂器的特点是造型优美不易变形;保持2%吸水率与2%的气孔率,内外无釉,透气而不渗水;耐冷热急变;易洗涤、经久耐用。用作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夏天泡茶隔日不馊。
紫砂壶发展早期,其壶造型厚重、比例协调、泥质颗粒较粗,与当时的家具简洁凝重的风格非常相似。紫砂壶发展中期是紫砂壶艺的顶峰期,壶艺名家辈出,茶壶种类繁多、装饰手法丰富。清初制壶大家陈鸣远,师承时大彬而善于翻新,加之技艺精湛,壶杯瓶盒、清供果子、臂搁等无所不制。传世作品有束柴三友壶、梅千壶、葵花八瓣壶等,是紫砂壶自然造型期的代表人物,另有邵茂林、邵旭茂等也很有名。紫砂壶发展晚期是紫砂壶与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相结合的时期。清嘉庆年间,西泠八大家之一、著名书画家陈鸿寿,任溧阳、宜兴县令,设计了“曼生壶十八式”,请制陶工杨彭年兄妹制作,由陈曼生及其幕僚江听香、高爽泉、查梅史等题铭镌刻。这些壶精心构思、整体设计,铭具切茶又切壶形,将紫砂壶壶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世纪紫砂壶艺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裴石民善制文房清供,水孟、杯盘、炉鼎无不典雅致,犹如铜器般敦厚稳重。朱可心善于从自然生活中吸收素材,代表作“圆松竹梅壶”一改传统树段造型,以一节竹筒为壶体、竹枝为壶流壶把,壶身缀以竹叶,壶盖饰发松梅浮雕,构思巧妙。蒋蓉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擅长制作各类仿真文房雅玩,用五彩泥制成做工精细、形象逼真的花生、核桃、瓜子、乌菱、荸荠、板栗,又如荷茶壶、荸荠壶等。顾景舟有60余年的紫砂制作生涯。他承前启后、熔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堆砌浮华之气,作品追求线条流畅、比例协调、造型简洁。在潜心壶艺的同时,著书育人,悉心传艺,被尊称为“一代宗师”。其代表作“提璧茶壶”造型雄浑,制作挺括,其盖面如一枚古雅玉璧,壶嘴与提梁自然舒展,给人以恬静大气之感。
好茶要用好壶,找到紫砂壶,自然是给家中珍藏的好茶找到了好器具。从宜兴出发到南京的时候,身上的行囊里多了一件珍爱,那就是花钱买到几件紫砂茶具。临行时小心复小心地装好,行程中小心翼翼地照顾,回到家里轻手轻脚地拿出来,先是审视,再是品饮,用远方的紫砂盛上家乡的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