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一壶在握心游万仞——月照上人紫砂壶创作谈

时间:2015-07-1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宜兴紫砂壶是悠久灿烂的中国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它以主要产在江苏省宜兴市境内的紫砂土为原料,“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耐冷热激变,还具有储茶不易变质发馊的显著特点。它质感朴拙,气息温润,尤其“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经过长久把玩、养护,能够滋长出如黄金、紫铜一样古朴厚重的包浆,故而赢得了“紫玉金砂”的美誉,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及鉴赏家们推重为“茶具之首”、“茶之父”。

  历代文人赏其朴雅,嘉其制作,常常亲自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与创作中去,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审美内涵与高尚的文化品格。紫砂壶丰富、隽永的审美内涵及卓异文化品格的形成,还与历史上的许多佛门高僧以及无比精深的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广博深妙的佛教文化,以及诸多位出红尘而济世、藉方便以修心的佛门高僧,为宜兴紫砂壶输入了源源不绝的创意活水、超逸清新的文化品格和雄视百世的精神风骨。

  砂泥出世——始陶异僧

  紫砂壶的原料是单矿原成泥,主要产于宜兴东南丁蜀镇的黄龙山,紫砂泥深埋在黄龙山下的岩矿中,要经过开采和选矿才能获得,故有“岩中泥”之称。紫砂原矿有夹泥、中槽泥和底槽泥三个层次,而以最下层的底槽泥品质为最好,是制作纯手工紫砂壶等高档紫砂工艺品的原料,所以又有“泥中泥”之称。

  宜兴紫砂业界流传着一则关于发现紫砂泥的奇人异事。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即有对这个故事的最早记载。数百年前的一个早晨,在黄龙山脚的村落里,走来一个衣衫褴褛、身形佝偻的僧人,他一边走一边吆喝:“卖富贵土!卖富贵土!”众人纷纷嗤笑他,僧人指着人群说:“你们不想买尊贵,那就只买富裕怎么样?”大家一听此言,更认定僧人是个疯子,一阵哄笑之后就散去了。人群中只有一个老人跟着僧人来到蜀山山中。僧人向他指了一处坑穴,说:“富贵土就在那里!”老人挖开坑穴,下面果然露出了灿若披锦的五色土

  这就是紫砂泥被呼为“富贵土”的由来。如果不是当初那位异僧的“点土成金”,又怎么会有今天为数达两万多的宜兴紫砂业者抟埴致富?后来者饮水思源,感念异僧的恩泽,遂奉其为“始陶异僧”。笔者曾为之敬写道影,并赋一赞志其功德曰:真真假假始陶僧,滚滚红尘妙法弘。五色泥成天地色,宜兴富贵自君兴!

  砂壶鼻祖——金沙寺僧

  供春,是历史上第一个留下了名字的紫砂工艺大师,也正因为有幸留下了名字,也使得供春成为后来者眼中紫砂壶的创始者。

  供春(约1506—1566年)原是宜兴名士吴仕的侍童,曾随吴仕住在金沙寺(位于今宜兴市,毁于“文革”中)。供春学习砂壶制作技艺的老师,是金沙寺中一位(抑或为几位)佚名的老僧,世称“金沙寺僧”。他们在“闲静有致”的梵行生活中,通过自身的摸索、积累、总结,奠定了宜兴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基础、确立了紫砂壶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品格。供春在服侍主人的闲暇,默默观察并记取了老僧制壶的过程和技巧。作为金沙寺僧制壶技艺的继承与发展者,供春“窃仿老僧心匠”的成果,是“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

石瓢(江南)

吴建平作品《石瓢(江南)》

  在金沙寺旧址附近,迄今没有发现古窑址遗址,但在寺址西北约二、三里的任墅村石灰山附近,发现了一处大型的龙窑故址,经发掘探明是一处明代缸窑遗址。在窑址附近土层,还散落有少量紫砂残片。明代的紫砂壶并无专窑烧造,而是在缸窑与缸、坛类粗大的日用陶一起烧成的。金沙寺周围曾经存在的兴盛的陶器生产活动,为寺中老僧“习与陶缸瓮者处”创造了条件。

  紫砂泥是岩中泥,是夹在日用陶所用矿土中的“泥中泥”,必须经过开采、澄炼,方能将它从日用陶土中分选出来,并进而提升它的材质特性和应用价值。开采与澄炼矿泥的过程费时而辛苦,而老僧“闲静有致”的寺院生活,能够使他们具备充裕的时间,完全摒弃功利动机,以全神投入的状态,钻研和发展紫砂泥的材料应用与成型工艺。

  在《阳羡茗壶系》这部中国紫砂文化的奠基之作中,供春也被认为是宜兴紫砂壶的正式创始人,金沙寺僧也被推为紫砂壶制作工艺的肇始鼻祖。

  “文人紫砂”第一人——昱光如曜

  在紫砂壶的“文人化”与“可进乎道”的过程中,明代晚期普陀山白华庵开祖昱光如曜禅师产生过至关重要影响。

  民国时李景康、张虹合著的《阳羡砂壶图考》,是继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吴骞《阳羡名陶录》后又一部系统论述宜兴紫砂壶历史及文化的专著,书中专置《雅流》一篇,对“文人紫砂”现象及代表人物详作评述。该篇录有一位爱壶的方外之人——释如曜。

  明代嘉靖年间,为避倭寇侵扰,朝廷下令拆毁普陀山寺宇,将僧众全部迁往大陆。至万历初年,一乘真表为普陀寺住持,他邀请各地僧人来山修复或辟建寺庵,普陀山由是中兴。昱光如曜作为一乘真表的得力助手,在普陀山中兴过程中厥功甚伟。

  清代蔡寒琼在《牟轩边琐》中记载了他曾见友人家藏卧轮紫砂大壶,“盖内铭‘白华庵’阳文小篆方印,底刻楷书铭四行,铭曰:‘清人树,涤心泉。茶三昧,赵州禅。佛生日,丙申年,如曜铭,赠天然。’”从“白华庵”钤印可知,这是一把为白华庵定制的紫砂壶,铭文系如曜禅师所撰,如曜将此壶赠送给了其时住持普陀山海潮庵的天然如寿禅师。而此壶铭于丙申年佛生日,即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农历四月初八。由此可以确证,“白华庵”此壶,是目前所知,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刻铭紫砂壶。而且它的刻铭内容,突破了早期紫砂壶陶刻仅为作者名款的局限,将紫砂壶陶刻上升为融汇词章、书法、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标志着紫砂壶陶刻艺术价值的正式确立。

  作为一名具有高度宗教和文化修养的高僧,如曜禅师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赏鉴与推广中来,由他题铭并有明确纪年的紫砂壶,成为历史文献与紫砂壶专著所记载的最早刻铭壶,将他推为开创紫砂壶“文人化”之风第一人,实不为过!

  绍继祖风,竞美光前

  所谓“僧”者,即传承义。笔者正是带着“紫砂文化实即佛教文化的一支”这样的认识,怀着拓宽禅艺创作领域、探索现代禅学的表达介质的初衷,介入宜兴紫砂壶的研究、设计与创作的。宜兴紫砂业界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了一个新到的“小卒”,笔者的动意与实践,得到了诸多宜兴名家圣手的迅即响应。数年中,笔者上百次踏访宜兴,与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李昌鸿顾绍培鲍志强汪寅仙谭泉海沈遽华张红华范伟群范泽锋等业界大贤结成深厚的道谊。

  在紫砂壶坯上绘画,其表现难度远甚于在宣纸上作画,因泥坯吸水性差,墨色不能渗化,故难有纸本绘画的笔墨韵味。兼之泥料质地有异,或粗涩滞重,或细腻浮滑,皆令人难以运笔。尤其是砂壶大小,往往只满一握,且形制若方若圆,百态千姿,能供绘画的空间唯方寸许,曲转方折,甚难经营。笔者在接触砂壶伊始,也面临同上困难,但持之以时日,竟也能以神遇,游刃有余了。唯在砂壶上绘饰、勾勒,较之平面纸本作画,须更精简、洒落。

南瓜

周伟光作品《南瓜

  如笔者尝绘《邵雍先生神游图》“壁泉壶”(由顾绍培先生制坯、笔者书画),画的是北宋大哲邵雍读书困倦,俯身趴在书桌上打盹的情形。此图立意即在表现人物之率真性情与生活情趣,故形象能一扫传统圣贤造型呆滞刻板之弊,大有“五欲己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久牵”之机趣存焉。图上位置经营之着意处,是书桌边沿近观者处之圆曲弧线,恰与壶腹水平凸起弧度吻合,而康节先生俯身隆起的背部轮廓,也同壶腹纵向凸起弧度一致,观之使人平生与康节先生隔桌咫尺相望之感,饶有幽趣。

  又如笔者与李昌鸿沈遽华大师伉俪合作设计,李、沈制坯,笔者书画的新式“金牛壶”,其体势似伏卧金牛,流的形状被做成上昂的牛首。壶身画老子倚坐像,若与壶的整体造型结合起来看,则老子形象恰似背倚青牛而坐。壶的背面,有款识云“莫小觑此青牛,亦是至尊法驾”,意蕴深长。三人合作“金牛壶”,时在己丑牛年,且昌鸿大师肖牛,此壶形制、书画及立意三者之结合,亦可谓泯然无迹了!

  再如范泽锋先生制坯,笔者书画、谭泉海大师镌刻的《众擎易举》“心手相连壶”,虽然其形制难称特出,但凭借壶腹所画的几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便简明而深刻地传达出了此壶作为2008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铭功壶”的创作立意,为宜兴紫砂这门古老的陶艺品种,注入了现实主义关怀。

  书题于砂壶上的款识,同样是重要紫砂壶的装饰要素,多以凝炼而蕴藉之词句呼应砂壶绘画及器形的主题、立意,笔者亦常为之,如“世事看惯一局棋”、“一钵即生涯”、“虚心实腹”、“无量法门,尽在深心一笑”等题识,意在藉此“文字般若”,以及由书、画、形相呼应的装饰形式,调动多层次的审美体验,将读者接引入识色空、忘物我、解烦恼的精神涵泳之中。

  笔者相信,对于赏壶、爱壶的人来说,一把材料、工艺精良,书画装饰得宜的紫砂壶,其形可以悦颜色,其意可以怡性情,其书画可以慰愁思、散忧闷,使人静心思远,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在淡泊与宁静中独得一份深省与清醒,笃守一份释然与从容。一壶在手,便把世事沧桑、人情冷暖一齐休歇去;一壶在握,即享片刻清闲之福。壶中乐,于人不妨,于己久长,虽然平淡,却至为真实。是知砂壶形质虽朴,也终得成为艺进乎道的殊胜法器!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