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2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茶具被称为茶具之王,而在紫砂茶具当中,又以宜兴的原矿紫砂为上品。在宜兴,因为紫砂矿破坏严重,2005年开始宜兴市实施了紫砂矿的“禁采令”。宜兴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于是一些练泥厂开始掺杂使假,大量使用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在当地,“紫砂调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经工业色素“调色”后的紫砂,重金属含量很高,具有致癌性(5月3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外地矿料甚至是普通陶土,再加上化工原料染色,最后再加上虚假或代工的工艺美术师名片,假冒的原矿紫砂壶就这样以茶具之王名义,高价向消费者出售着致癌垃圾。原料造假,职称证书造假,工艺作者造假,宜兴紫砂壶不仅从里假到外,甚至已经连一把普通的壶的价值都没有了,因为它有毒它致癌,它不仅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而且昧着良心对消费者长期投毒。某种意义上,这简直就是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从宜兴紫砂壶到致癌紫砂壶,可以用一个经济学概念来形容,那就是“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而且没有人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其结果是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枯竭。就像过度放牧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以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一样,由于产权的不清晰,个体在决策时只考虑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而不会考虑行动所需要耗费的整体成本。宜兴紫砂壶这样的地域品牌公地悲剧,早已不是第一个了,从金华火腿到西湖龙井再到阳澄湖大闸蟹,几乎无不如是。以至于,很多直接危害品牌根基的行为成了地方公开秘密,从业商家和有关部门却毫无危机感。
高俊朱泥作品《五猴戏月》
在宜兴紫砂壶的公地悲剧里,可以看到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比如,既然实施了紫砂矿的“禁采令”,原矿紫砂壶必然大幅减少,大多数的宜兴紫砂壶必然名不副实,为何没有及时通过合适方式向消费者和社会发出情况通报或者消费警示,并及时想办法通过有效方式让消费者能够从中区别?再者,禁矿令之后假冒原矿紫砂壶肯定会大量涌现,政府部门有没有同步推出打假举措,加强相关检查以维护宜兴紫砂的名誉?
更加落后的还应属紫砂壶的国家检测标准。这些年,有关国家标准的舆论指责从未有过停歇,几乎每一起令人发指的行业疯狂造假背后,都能牵出一项国家标准不可思议的超级滞后,紫砂壶亦不例外。在《紫砂陶器》国家标准中,居然只对重金属铅和镉的溶出量规定了允许极限,所以哪怕人为添加的钡、锰、钴、铬等其他重金属溶出量比正常值高出数百倍,由于国家标准中没有相关规定,检测部门也无法作出判定。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这是宜兴紫砂壶的经典广告词,可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这句话将要改成“世界上有很多壶,却唯独没有宜兴紫砂”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