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广州茶博会紫砂印象记

时间:2007-03-2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一、    稚真
      “稚真”-------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还好,并没有完全琢磨不到, 2005年广州茶博会,几把大师级紫砂臻品的雄阔、深邃、沉静之作令我“复归于朴”,在凝眸审视的一刹那,在某个空荡荡的虚空间里,只有我和玉润幽邃的紫砂对视,似乎,忘掉了摩肩接踵的参观人流;似乎,听不到喧嚣的人声;看不到展柜里旋目的灯光;一切世俗的知觉都在钝化,只有那奇妙灵动娇若游龙的紫砂线条在圣坛上演绎出神工鬼斧的律动。
  我在出神,也在入神,象个孩子一样露出执迷的笑容。这样一场紫砂饕餮的盛宴,对于我来说,相当奢侈!我也庆幸,庆幸自己还有这份不多的稚真;庆幸还有这样如此瑰美端庄的作品;庆幸自己能有如此的机缘。这一届的茶博会,人尤其多,摊位近一千五百余,然邵大亨、王寅春顾景舟汪寅仙何道洪、葛陶中、徐秀棠潘持平何挺初、鲍仲梅、吴群祥等诸位大师前辈的作品在紫砂展位上,赫然卓立,哪怕是在极小的角落里,也依然让人目光为之一震!
  玩壶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些长不大的孩子。成人的乐趣,往往没有孩子多,玩壶,未尝不是在找寻自己最贴近天性和自然的那份稚真呢?看看他们在赏壶时流露出的那份笑意,你就会知道他们有多么开心。还有什么比象孩子一样开心更重要的事情呢?
二、壶“道”
  在太平盛世,剥夺一个人的乐趣是残忍的事情。走过了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我们的乐趣都是那样来之不易。在紫砂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大致如下: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壶迷托人请某位大师鉴定自己收藏的一把紫砂名器,大师道“真品”!老壶迷甚慰,无憾而终。若干年后,壶迷后人再度请大师鉴定,大师道“赝品”----确实是赝品!大师一开始就撒了慌,面对一个弥留之日无多的老人,他又怎么舍得让他在辞世之际抱憾心痛,在这个时候,壶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是对乐趣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大善,莫过于此。这个故事,很早就知道了,想来也是“人人皆知 ”,思忖一下,自己冷嘲热讽过不少垃圾壶,劝主人将壶“垂直落体”,自己在求“真”,却没想过对方能否承受,是否就此泯灭掉这个乐趣。或许,自己玩壶的水平高些,可乐趣绝不比那些玩垃圾壶的朋友多更多,真的没有必要俯瞰他们的幸福,乐趣,是平等的!天工造物,必有其用,每把壶都在世界存留的价值,哪怕是商品性质的。我朋友父亲一直在用十元钱一只的紫砂杯,很快意闲适,我大可不必要告诉他:垃圾杯,仍掉!他未必不知道百元千元的紫砂杯更好些,只是,十元钱的杯子已经让他找到乐趣了,合适,就是最好的。
  玩壶,既能做到“真”,又能做到“善”,那该有多好!
三、    大师
  不要用崇敬的眼光看大师,那样你看不到大师的全貌。对于紫砂收藏来说,大师的作品也会出现瑕疵,并非把把都是大师级的。没有无懈可击的紫砂作品,如果有,那是你的眼光问题,能找出你手中作品的不足,其实是种本领,也更能领悟作者的艺术历程,找到了不足,也许,会有更多的亲切感。
  在一楼的展位上,一把气韵生动、线条绝美的葛陶中古莲子让我不忍释手,另一把陶中掇球让我遐思万里。放在橱窗里静观,恍若入定高僧,静谧的气流似乎能感染到你,让你的目光凝定下来,心绪安定下来。及至上手把抚,胸中澎湃,脑海近乎空白,与其说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勿宁说巨匠作品的震撼!我是一朵浪花,具有相同性质的海水融没了我,我对紫砂那些模糊的理解突然在这里找到了相知相契,而且更深厚更博大。我试图把通向紫砂艺术的心窗打开一个缝隙,没想到,突然打开的,竟是 一扇大门,阳光万道扑面而来!
  这些珍品的主人低声告诉我,他看到葛陶中有比这把做得更好的!我在内心一声惊呼,半晌说不出话来。
  主人很大度,信手指着邵大亨、顾景舟周桂珍何道洪潘持平谢曼伦等名家作品,说想看那一只就取下哪一只。他一把一把将只能在书上才好看到的重器取下,让我逐一欣赏,我由衷感激,亦很惭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品自己都能理解得了的,也不是一经上手就能读懂的。那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爱抚珍赏,一点一滴地熟悉,熟悉时代、熟悉背景、熟悉工艺、熟悉风格。这样看,有些仓促和草率,对于作品,未免不敬,还是把壶留给专家上手吧!
四、    青狮
  刚直、雄健、凌厉,疾风劲草中一只蓄势待发的狮王、雄奇磊落的身桶、干净明快颇富时代气息的线条--------这就是青狮壶,带着些许野气,一声狮子吼,振聋发聩,百兽惊惶,如果说以壶喻人,这分明是一个洒脱不羁的旷世奇男子!
  茶博会里闯进三只“青狮”,两只在二楼,一只缎泥在旋转展台上,一只罩在玻璃柜里。第三只在展厅一楼高踞博古架,雄视四方,正是潘持平老师的。笔者在二楼青狮展柜处,正低头翻阅一份期刊,忽听人声喧哗,衣袂响动,工作人员低声说:潘老师来了!一抬头,果见潘老师健步而至。略交流,潘老师指着我手中的杂志,喏!你看这个字错了,仿鼓壶,仿“鼓”式样而做,它写成仿“古”壶,不对!
  据笔者所知,青狮壶款大致有两式,前式壶把较方正,后式壶把略作圆角处理,其他细节则相同。相询潘老师做何改动,答曰:尝试。其时方把青狮锤炼日久,几成经典,所谓尝试恐怕不是无因的,潘老师答曰有二种原因,其一是壶把略作圆角处理使用、把握起来更舒服;其二是流虽是方形,但胥出弧度仍有曲线,以把之圆角处理,也算是呼应。一代大匠能有如此探索精神,不禁令笔者叹服。再求教:塑青狮作壶钮乃点睛之笔,其王者之风范,雄姿英发,紫砂雕塑中罕见,不知…..话未问完,潘老师坦然微笑,说道,雕塑不是我做的,乃是出自沪上名家,此公专擅动物标本制作,于肌肉骨骼了解烂熟于心,刀法游刃而有余,你看青狮塑,铁骨铮铮而不见骨,肌肉凹凸肌腱隐现,气韵全借助形态激发迸出,焉能没有气势!
  难怪如此,笔者曾亲见过几把颇有功力的紫砂艺人所制青狮,风格虽接近潘老师作品,但多在狮钮处理上逊色太多,大师联袂,自然不是等闲所能企及的。
五、    收藏
  茶博会一楼,非常不起眼的一隅,展位的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匆匆走过此点时,却是找卫生间,一瞥之下,吃了一惊,顿时停住急促的脚步。
壶不多,大概不会超过20把,但都相当有分量。蒋蓉的青蛙、顾景舟的君玉、汪寅仙南瓜、鲍仲梅的万象太平、何道洪的三友皆在其内,全是省级以上大师的作品,标价也令人咋舌。一打听,此家叫“江记”,和另一家展位“红兆头”都是来自台湾的,他们带来这些令人眩目的珍品,提升了整个茶博会的基调,也令许多紫砂爱好者大开眼界。但是,对于目前普通的紫砂玩家来说,在收藏过程中,过于注重作者的名气,却是一忌。
  名家作品,大都价格昂贵,尤其近几年的飙升,更不利于一般藏家收藏。再则,名家在紫砂创作中,有代表性质的优秀作品,但也不乏庸作,如果不了解作者紫艺的发展道路,最好不要急于下手,对于名家的收藏,还是要收“名家名器”才稳妥些。
其实,在本次茶博会,也有不少青年才俊的作品出现,他们是未来紫砂的生力军,具有非常雄厚的潜力,笔者拙见,作为紫砂爱好者,不可不关注他们的动态。其中高旭峰、吴界明、葛煊、唐彬杰、戴耀君、李寒勇、潘涛、范颖等青年紫砂工作者,传统功底深厚,技法娴熟,综合实力较强,另有何健、周波、何馨等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紫砂工作者的紫艺创作固然艰辛,然一个紫砂收藏者的苦苦追索一样辛劳,尤其是时下的紫砂市场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同业相轻,更增加了收藏者选择的难度。笔者在此试作紫砂收藏五戒,以供大家参考:一戒美丑不辨、泥料不分;二戒心高气傲,只认职称、价位不认实力和潜力;三戒初涉紫砂就玩老壶;四戒追风从众,盲目攀比;五戒墨守一隅,缺乏交流。其实,任何收藏都是一门学问,所戒者何止于五。有北京藏家曾言,紫砂收藏者的水平要高过紫艺创作者才好。这话未始没有道理。
六、    尾声
  听说这次广州茶博会有评比和拍卖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进行,但那是商家的事情,其过程和结果都不是我所关心的,只是很羡慕广东的朋友,一个芳村茶叶市场、一个茶博会,让他们占尽了壶迷茶人的优势。
  有网友说茶博会“乱”---------或许,有些道理:展点之多,达历届之最,当然人数也是最多的,什么事物,一多起来,自然看起来会乱的;其次,茶叶和茶具展点混合安排,分区不严密,确实有些缺乏秩序;其三,展点水平良莠不齐,差距悬殊,鱼目浑珠,真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不过,这大概是此类展示会的共性。对于此,我们不好苛责组织者,毕竟,给了茶业界和紫砂届一次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茶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对于目前中国茶业的发展来说,这不过是序曲的开始,港台的紫砂收藏趋于成熟和稳定,而内地紫砂、普洱收藏正在形成一个更为巨大的浪潮,这是一个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浪潮,我们的本土文化能得到如此关注和提升到如此高度,参与国人是如此众多,确实值是得我们每一个茶人壶客拍手称快的!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紫烟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