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茶香香飘万里 紫砂传承千年(二)

时间:2015-04-2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泥新品泛春华

  相较5000年文明古国,紫砂壶的历史并不长,但其起源、发展、繁荣、鼎盛,却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也与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及茶饮方式的演变紧密相连。

  谈到紫砂壶里面的历史文化,鲍志强先生娓娓道来:紫砂壶作为生活器具,一开始都做得比较大,在把玩方面有所欠缺。直至明代中期,上层社会的文人墨客盛行饮茶之风,宜兴紫砂才开始盛行,一手可握的壶型才逐渐兴盛。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论,乃作小壶”。那么,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子曰:“茶壶以小为美,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定,太迟则已过。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从此,这些符合饮茶方式和文人趣味的小茶壶,便竞相出现在匠人的制作和文人的条案之上。

  晚明特别是清嘉庆以后,随着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书法之风日盛,当时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都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佳作。《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意思是说,乾隆十八年郑板桥罢官返乡,卢恰巧再任淮南盐使。据说,郑板桥至盐署拜望卢,守门的刁吏长得嘴尖肚大,正捧着紫砂壶喝茶,见郑板桥衣着不整,拒不通报。旁人说,这是扬州文士,不可怠慢。刁吏便指着壶要郑板桥作诗一首,以证明自己的身份。郑板桥即指着茶壶赋诗一首,辛辣幽默一语双关,既是指壶又是指人,成为史上著名的一段典故。

  紫砂工艺品是中国文化的一大载体,鲍志强强调说。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功能也是独一无二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紫砂动情为紫砂而歌,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经典诗句。如: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说“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欧阳修说“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从这些优美的诗句里,我们读到了袅袅茶香和着紫泥的芳香,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的紫砂宛如一股清泉带着泥土的气息,玉石的温润,匠人的质朴,自然坦荡地来到你的面前,你若与之倾诉,它便于你倾听;你若与它体温和抚摸,它便还你温暖与明媚。紫砂在诗人眼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以壶言志、以壶抒怀,有可能人生际遇、生命体验就这样被诗人轻轻流淌在笔下,而镌刻了这些诗句的紫瓯金砂则寄予了人们多少的情思神往在上面,我们焉能说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一段华章。诗书画印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让紫砂文化的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紫砂的审美特征与实用功能在中国文化精粹的层面上得到了日臻完美的统一,所以才有了今人眼中“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的赞叹。

  近年来,原本用于品茗、把玩的紫砂壶不仅成为高端艺术品市场备受瞩目的焦点,而且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乐于接受的一种文化。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富足让人们具备了闲暇时间培养和享受各种爱好的条件;二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茶文化的兴起拉近了紫砂与人们的认知距离,使接触变得更为方便和广泛;三是人们投资收藏意识增强,收藏品市场壮大,使得宜兴紫砂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和兴旺。

  好的紫砂泥制成的茶壶,经一段时间的泡养,火气渐退,能慢慢地呈现出特有的柔和沉稳的色泽,砂粒含蓄细腻,质感温润自然,茶叶久泡而不变味,为沏茶品茗提供了优越的特性。因此,人们常说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它的魅力让多少制壶大师和文人墨客都动了真情,岁月经年,它用独有的语言,记载着历史的声音,也将紫砂文化用另一种方式传承着。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佚名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