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宜兴紫砂壶质量调查:荣辱背后的小生产脉象(上)

时间:2015-01-1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2010年5月,一喜一悲的两个消息接踵而来,紫砂壶玩家和制造者们大为震动:其一是现代著名的紫砂壶大师顾景舟的一件作品拍卖出1232万元的价格;其二是媒体连续曝光宜兴紫砂壶制造者在大量使用化工泥、垃圾泥;许多名家作品名不副实,是找人代工之作。

  与一般濒临死亡的手工业不一样,在大工业已经成为普世主义的时代,宜兴的紫砂壶作为一种鲜活的手工业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小作坊构成了宜兴紫砂壶生产的主体。一个人,一块泥巴,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

  手工业制造方式,非常规的销售渠道,使整个紫砂壶界走向神秘化。在标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年代,普通大众想得到一把好的紫砂壶变得很困难。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化的紫砂壶生产趁空隙而起,靠廉价的化工原料和简单的制作方式,满足了大众对于紫砂壶的想象,事实上,从第一天起,工业化的廉价紫砂壶和传统手工制作的、满足上层社会消费的紫砂壶就是两个玩意。

  这在壶界早已不成为秘密,只不过两种生产方式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可是现在,二者被活生生地组合在一起,这让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都陷入了难堪局面,确实难以管理。

  与瓷器的制造方式不同,紫砂壶的漫长制造过程,更像是一个个体在完成一幅毛笔字或者一幅画的过程,展现的是个人修为,因此,现代的紫砂壶早已完成了从日常用品向奢侈品转变的升级——你能想象书法作品批量生产吗?

  与其去质问紫砂壶的质量问题,不如去思考小作坊生产模式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是整个宜兴紫砂界面对的问题:大师也罢,一个刚来这里学习三个月的外地青年也罢,宜兴紫砂壶的未来命运,建立在这些个体生产者的手上。

  紫砂生产的格式

  20年前,台湾玩紫砂的人越来越多了,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有几个商人动脑筋,想紫砂壶行业为什么不能像瓷器一样,专门出现一个仿古派别呢?于是几个人神秘地跑到宜兴丁山,找当时的几个制壶高手帮他们做一批仿古壶,然后再做旧,想去台湾市场上冒充古董壶出售。甚至还精心配备了泥料,故意磨得粗一些,不像现在使用的泥料那么细洁。

  当时主要的仿古目标,是一批上世纪40年代,由制壶高手顾景舟所制作的“座有兰言”紫砂壶。这是顾景舟在民国时代为江苏省一家银行的会议纪念而批量生产的紫砂壶,也许制假者正是看中了这点,觉得仿制反而不容易被戳穿。要知道,历史上知名的紫砂壶制品往往只有一个,而且众人都知道被放置在哪家博物馆里或哪个收藏大家手中,仿制不得。

  可是,这次仿冒显然是不成功的,受骗上当的人很少。现在,市场上明码出售的,是90年代“座有兰言”仿制品,精致底槽泥,价格也就在几千元,是其应当的价格。

  紫砂为什么没有像瓷器一样,出现专门仿古的一派,并且流行假古董?

  顾景舟的徒弟、70多岁的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解释:“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在60年代,我们厂就确定了生产规则,经济、实用、美观,现在听起来觉得有点土,可是想想,这确实是一道法则。紫砂壶从最早开始,实际使用功能就占了一项,它是用来泡茶的,而古代泡茶法和现在完全不同,我现在做一把壶,如果完全模仿明代的路子,不是做不出来,可是如果不能用,那么做出来干什么?”

  紫砂壶在每个时代都流行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加工工具,目前普遍使用的转盘,是中央美院教授高庄50年代研制并推广的,现代加工办法做出来的壶,是适合现代人的饮茶方式的。例如从前人喜欢那种嘴对壶嘴饮用的小壶,现在还有生产,可是内部构造都变化了,因为对应的饮用方式不流行了,现在小壶是为了泡功夫茶而出现的,里面流水口的制作完全不同。

  高级工艺美术师华健是近年他们这一代中制壶的高手,他也觉得,实用功能,使得紫砂壶的制作不流行假古董,最多只是流行按照古代作品气韵的仿作,在宜兴,即使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也都有自己的印章,会在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上留下印刻。即便完全模仿前人的作品也不例外,他学徒期的作品,也有自己的章在上面。“一生有多少作品,哪件东西是不是自己做的,一个好的制作者能做到心中有数。”

  也有笑话说,全中国的刻章师傅,现在也就在宜兴活得最好,因为有几千个从业人员需要刻章,不愁没活。

  在宜兴学做紫砂壶的规矩,一开始就是模仿。李昌鸿说:“漫长的学徒阶段,每个人都是在做模仿前人的壶,因为紫砂壶的经典样式就那么多,我们年轻时一直在学习前辈大师的作品,没什么标新立异,我师傅的,包括师傅最推崇的清代大家邵大亨的壶,这种模仿就是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到老年也还在继续,不可能去盖一个师傅的假章在里面,我做的壶,就是自己的章,事实上,我做得再好,也做不到师傅那一步。”他解释,做壶不光是技术的问题,基本的做壶技术,一般人三个月都能掌握,可是做壶所需要的修养,即使30年也不能完全形成。

  做不到,成为不做假古董的第二个理由。

  宜兴的紫砂壶制作,在注重实用性的背景,包括制作者个人修养的基础上,就这样形成了一套规则:制作者需要从头到尾个人完成一把壶;好壶的技术细节要求尽善尽美;而壶的线条和造型需要遵循传统——不到火候的新造型完全没人问津;而壶的气质一定要雄厚大方,和几百年流传的气质毫无区别,一般说法是,花哨的东西不耐看。

  这种制作规程,使得宜兴的紫砂制作在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成为一个个小手工业的作坊。再怎么出名的大师,也没有说开设工厂批量生产紫砂壶的,越优秀的制作者越限制产量,一个工艺美术大师要是一年做上百个作品,还有那种广告上经常出现的限量几千套的说法,在宜兴真正埋头做活的紫砂壶界,基本上是笑谈。

  李昌鸿夫妇和他的4个子女全部从事紫砂壶制作,可是他们的公司也只是一幢小楼,没有规模而言,他的妻子、江苏省的工艺美术大师沈遽华在那里制作,70多岁的老太太也是顾景舟的徒弟,她说自己现在每天不停地工作,因为订她的壶的人实在太多,可是,每个月的产量,也仅仅是四到五个。

  看她工作,实在需要耐心,老太太在做一把壶的壶盖,这把壶名字叫“华贵壶”,是她和丈夫50多岁的时候设计出来的样式,尽管一辈子已经做过多把同样的壶了,现在的制作还是很细致。一个盖扭,已经做了三天,还是没有完工。那盖扭一天仔细地修下来,可是老太太还是怎么看都不满意,于是放在保持湿润的槽缸中,第二天拿出来再做。“要多少天才能做完?”“不一定,我师傅教育我们,一天要能做十把,但是也要十天才做一把。”

  到了最后,一把好壶不再讲究细节的完美了,而是讲究气质,这种气质,不到一定的火候,怎么也不能做好。沈遽华说,她算是同代人出活比较多的,很多人,现在一年只做几把壶,号称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有精气神的东西,也就是因为这样,好的作品的价格才逐年攀升。

  目前最流行的紫砂壶,还是文人气质的东西。李昌鸿告诉我们:其实紫砂壶分三类,一类是文人气息的,一类是清代流行过镶嵌金玉的,还有一类,就是花货,以大师蒋蓉的作品为代表作。“不过近年来,后两种中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少,第一类大行其道,文人气越重,东西越受重视。”顾大师那把拍卖品上,就有吴湖帆的字,还有江寒仃的画,三者相得益彰。

  李昌鸿也整日在壶上刻字,“这样的壶别人觉得有收藏价值”。

  而文人气息的壶的流行,又从另一方面限制了壶的批量化生产。从90年代开始,不时有“时政壶”阵阵流行,比如奥运会时期的鸟巢壶,刻有百名将军姓名的将军壶,现在还有添上世博会符号的世博壶,可是,在多数壶友看来,这种壶还是不够耐看,不符合紫砂玩家的审美标准,只是一时好玩而已。

  拒绝流水线,拒绝胡乱、没有火候的创新,反过来又使紫砂壶的生产格式更加传统化:一个桌台,一个人,一套工具,一段默默无闻的时日,才能出现一把好壶,作坊制度理所当然地巩固了下来。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