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1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引领风尚走在先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在壶中天地里,有企业文化壶的一席之地。”蒋国兴这样告诉记者。
从2004年在新加坡商学院学习期间第一次接触到“企业文化壶”这个概念时,蒋国兴深受启发,决定将传统的紫砂壶文化与现代的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把无形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承载在有形的紫砂壶上。
蒋国兴深知文化是办好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而紫砂壶想要作为一个大企业的文化载体,必定有其独特之处。于是他抓住这个机遇,集聚陶瓷业的精英之秀,为不同的企业设计与之相匹配的紫砂壶。
2004年,在蒋国兴脑海里刚刚有“企业文化壶”雏形的时候,上海康桥养老机构——亲和源养老院给了他机会。他在摸索和尝试下,成功地设计了第一把文化壶——“亲和源壶”。他把老人们比做一棵经历过春夏秋冬的银杏树,春天,一片嫩绿;夏天,枝繁叶茂;秋天,硕果累累;冬天,橙黄的落叶,宛如一条铺开的金色地毯……
因此,在壶的整个设计上他将银杏树根转化成壶把,将枝丫衍生成壶嘴,让银杏树叶盘踞壶身,用银杏果点缀壶盖。借助银杏在不同季节的形态传达亲和之理,象征着老人院“亲和源”气象万千的风景和“亲和源”众多成果丰硕的老人雍容富态,尽显活力的风情。这种相得益彰的创新设计,深得老人们的喜爱和赞扬。
看到老人们对壶的爱不释手,蒋国兴更坚定了自己引领“企业文化壶”走下去、走出去的信念。
近年来,蒋国兴已经先后为多家企业设计创作了文化壶。例如:“福海壶”、“方正壶”、“金光梦幻壶”、“悦达壶”、“亚非壶”、“鸿运壶”等等。这些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继承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把现代公司管理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紫砂文化融合起来,使它们之间相得益彰。
他强调他的壶虽小,但其信息量大。每次在设计制作的时候,他都会用敏锐的观察力及灵活多变的意象,有意识地在制作紫砂壶时加强作品的寓意和美感,让他手中的壶不只是用来观赏,更多的寄企业文化理念于其中。他解释说,一把紫砂壶之所以名贵,不仅是它的材质稀缺并正在逐步减少,也是它本身蕴涵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集造型、书法、篆刻等多种姊妹艺术形态和深远内涵的集大成者,加之把企业的文化象征理念融合其中,这两者融为一体,怎能不相得益彰?
“企业文化壶不仅能够开拓紫砂的市场,引领紫砂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宣传企业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长久的承载力,而不是稍纵即逝的。”蒋国兴表示,企业文化壶的诞生,有其必然原因。“随着‘文化经济’日益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传承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他的文化。企业如果没有文化,就像人没有灵魂,企业将如同无水之舟,行之不远。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历史的选择,是现实的要求,是未来的呼唤。”
谈话间,蒋国兴坦诚地告诉记者:“在设计企业文化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蒋国兴拿起手边的“北大方正壶”递给记者,为了体现北大方正“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核心理念,他没日没夜设计出来的草图总是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坚持不懈画出自己满意的草图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他又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阻力。
原来在烧制“方正壶”的过程中,壶身凸出的红色方形块总是出现脱落现象,蒋国兴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能成功。不得已,他请教了自己的师父王石耕先生,在师父手把手的帮助下,“方正壶”在蒋国兴的手中得以制成。为了激励自己,蒋国兴把这壶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每当自己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他都告诫自己,静下来,静下来,难关终会过去。
就是这样一位敢想、敢干的大陶瓷者,从他手里设计出来的企业文化壶同样稳重大方,精工细致,器形完美,力度沉稳,动感十足,韵味深邃。学以致用,以壶载道,在蒋国兴的信念里,企业文化壶秉承着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儒家思想文化,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在典雅中体现时尚,他的壶总能以小见大,体现人本、敬业、卓越、和谐的企业文化理念。蒋国兴坚信企业文化壶既有人文价值,又有经济价值,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壶中天地的一朵奇葩。
多年来,通过蒋国兴的不懈努力,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人士的肯定和表彰。他的多个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览中亮相,并屡屡获奖,受到国际艺术界关注。他曾先后两次受邀参加在法国卢浮宫举办的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圣地十月”紫砂壶成为被法国国家艺术家联合会收藏的唯一作品,他的紫砂作品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里展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风采,为中华文化争得了荣誉。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