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吴伟华大师的紫砂艺术魅力

时间:2014-12-1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一、制壶:作品的魅力

  浙江长兴和江苏宜兴共同享有太湖和天目山脉的美丽富饶,共同享用着天目山脉蕴藏的极其丰富的陶土资源。几千年以来,这两地区的制陶工业都非常发达而且彼此容和互为贯通,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紫砂艺术在两地的互为传承与发展。这里将要记录的是浙江省长兴紫砂界的领军人物,目前在国内外已颇有点名气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伟华。

  握住吴伟华老师的右手,明显感觉有点硌手而且食指与中指已经向一侧扭斜。他似乎感觉到了我的疑惑,不自然地打趣:“不好意思,那是老茧,做壶刻壶留下的纪念。”把手指都挤离了原位,那需要刻多少壶多使大劲?1963年出生的吴伟华老师,没有特别鲜明的个性,甘于隐忍则表示秉性倔强的另一面;待人处世随和、不卑不亢,坚守原则;除了制壶、刻壶以外,他的书法和中国画都已颇见功力;浅浅交往便可理解人们为什么说他勤奋好学谦逊踏实但骨子里还透着点儿小资的微微清高;读书无数宾朋满座揣着满腹经纶但没学会滔滔不绝.....想从他的言辞里了解关于他的信息确实有点很难。

  吴伟华说,从17岁进入长兴紫砂厂学艺开始就无法挣脱他的紫砂梦魇。当他已然明白,这不只是得到一个赖以生存饭碗,而是命运让他走近了艺术殿堂的门槛,就没有敢停止练书法学绘画刻壶,读书找资料绘草图设计,槌泥打身筒修明针制壶。1985年进入天津美术学院陶瓷专业(原雕塑系)跟随刘建强、秦征、张世范、吴恩海等教授拜师学习深造,更敦促他对紫砂艺术的孜孜不倦乃至今天仍然兴致怏然。我们问他,如逐梦般痴迷且几十年矢志不渝有什么原因么?吴伟华大师说:“开始我也很想知道除了兴趣以外的为什么,直很多年前我祖父吴德堂祖叔吴友庆制作的那两把紫砂壶被发掘以后,我才想,是不是我骨子里也带着点紫砂文化的遗传基因啊?”(其一,《南瓜壶》,壶身铭:“疾苦,爱妻罗云娣,有温饱是一大快事,友庆手捏於光绪二十三年长兴白岘吴芥口记吴德堂”、有瓜之命也;)其二,碗壶,壶銘:“春风花浪,刘云石,饮之清心,葵亥春”,底款:咏诗)

  已经是制壶大家的吴伟华,素以最能彰显功底的传统作品为主,偶有灵感也会创作一些与家乡题材有关的作品,譬如记录长兴名茶的《紫笋壶》、宣传长兴茶文化的《茶经壶》、具长兴地域特色的《银杏壶》、《太湖明珠壶》等等,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因为专业专注,每一款都很精致也都很精典。每一个艺术家对从事的职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吴伟华老师特别善于把冷静、理性和顿起的灵感激情与紫砂艺术融为一体,他的作品不仅将传统工艺表述得有声有色,还精于将紫砂艺术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照家乡的地域文化环境创作的那些照片,他用紫砂艺术独特的语言在作品中倾诉自己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内涵,以或粗犷或细腻;或模糊或清晰;或淡雅或浓烈;或古朴稚拙或前卫抽象的技法,真可谓“神随形走,山伴水流。意走游龙,壶逞风流”。正如吴伟华大师的许多壶迷所言:他的作品构思新颖、题材广泛,设计精巧,功底扎实,手法多样,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传统中见新意、高雅中见清奇、深厚中见秀丽,实为当代陶艺家中的佼佼者。

  二、刻壶:艺术的魅力

  吴伟华大师的制壶技艺和艺术魅力得到了国内许多资深名家的认可,他们先后到长兴与其共同创作:譬如与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唐云先生合作“仿古壶”、与二十世纪书坛泰斗、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先生合作“合欢壶”;与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合作“笔筒”;与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钱君陶先生合作“瑞壶”;与齐白石大师第四子、北京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研究室顾问齐良迟先生合作“千年吉祥壶”;与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王伯敏先生合作“凤竹壶”;与李苦禅大师的入室弟子、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教授陈雄立先生合作“鹿壶”;与文化部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山明先生合作“石瓢壶”;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先生合作“四方牛劲壶”;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洪世清先生合作“龙珠壶”;与浙江籍诗人,影视剧作家黄亚洲先生合作“文运长兴壶”.......都说艺术家的作品是艺术家思维的产物、才情的外现、人格的凝结,更是艺术家胸襟、自信和对生命的透彻理解以及精神元气的释放。我们在中华传统工艺名师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伟华的紫砂艺术作品里,着实可以品读到个中的真正含义。

  吴伟华进入浙江长兴紫砂工艺厂后最早学的是紫砂雕刻,在紫砂壶上刻画作品需要扎扎实实的真功夫,基础首先必须写好毛笔字画好中国画练习刻刀技法。为了练好毛笔字,成捆成垛的废旧报纸吴伟华用了多少,写秃了多少支毛笔,刻坏了多少把刻刀吴伟华也没有数。最好的见证就是他的右手食指与中指留下的永远不可复原的记忆。

  为了练就微雕刻的技艺,吴伟华广交书画界的朋友,经常品读书画大家的经典作品,模仿赵孟頫、郑板桥及古隶、晋行章贴练习,继承地吸收陶刻铭文、汉简和曼生书体。俗话说,百炼成钢,万碾成精,现在吴伟华老师在紫砂壶上所刻书法字迹刀法遒劲,骨肉匀适,笔力酣畅、气势非凡透着古厚之气张刚劲之力。

  1998年,吴伟华大师将5000多字的金刚经全文刻成“金刚经壶”使他一举成名,其后,亲手刻制的《兰亭序紫砂艺术壶》获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为了宣传长兴的地域特色文化,2003年,吴伟华以近一年的时间创作了“茶文化壶”,在高705厘米,宽11.26厘米的紫砂壶上刻下13472个字,如芝麻粒大小的文字,密密麻麻刻置于壶身,内容包括茶圣陆羽的《茶经》、《茶录》《品茶要录》等。 这把集聚了中国茶文化精髓、并以精湛的微雕技艺诠释的作品荣获了中国十大紫砂名壶金奖。先后被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馆相继收藏。

  三、传壶:导师的魅力

  吴伟华说,制壶是我生命的主旋律。他认为,制作紫砂壶与喝茶一样,需要心诚意悦,以膜拜之心欣赏各个时期制壶大家的作品,以谦逊之心欣赏现代制壶名家的作品,以挑剔之心观察自己的作品,以宽容的欣赏对待新手的作品。30多年的紫砂艺术生涯风雨兼程,吴伟华老师已经储备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心得,但始终没有停止在茫茫尘寰的当代与未来时空转换里追寻紫砂艺术家的时代良知,追寻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潜能,追寻紫砂艺术必须对于历史文明记忆应承担的责任,追寻紫砂艺术发展壮大那充满无限憧憬的目标,于汪洋恣情间积淀精气内含,在宽厚宏博里感悟艺术真谛。吴伟华深知紫砂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之一,传承是每一个紫砂艺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长兴紫砂艺术研究所,吴伟华大师和他的妻子兼得力助手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王红英老师一起指导新近的一批学员。从2001年开始,吴伟华大师已经教授了20多名紫砂艺术新人,至今已有一名是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3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2名国家助理工艺美术师。吴伟华以慈兄慈父般对待他的所有徒弟,以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们的心智。他告诫他们:制壶,手熟是第一要素,基本功练扎实非常重要;从手熟到心熟,需要经历了一个探求、顿悟的过程。制作紫砂壶的功夫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手熟阶段要学懂壶艺知识,技艺一旦达到出神入化的心熟境界,也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拘束了,正所谓随心所欲,俯拾即是。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制壶人要脚踏实地,不断创作和长期琢磨。为了全面继承紫砂艺术的真谛,三年前,吴伟华把自己唯一的女儿吴丹送到宜兴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拜师于紫砂名家之门.....

  大师之所以可以成为大师,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作为除了有足够的准备以外,还在不断的总结之中持续地更进步。大师之所以有大师的魅力,那是因为他们除了对艺术有独到的理解以外同时还具备着别人没有的远见卓识;那是因为他们在坚持秉承传统时不断创造弥足珍贵的精美。

  

 

  吴伟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級会员,浙江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吴伟华《茶文化壶》

  

 

  吴伟华《太湖明珠湖壶》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