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1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如今在宜兴,一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宜兴人最引以为豪的品牌和财富。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宜居作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探索了一条生态觉醒、生态赶超、生态领先的科学发展道路,生态宜居日益成为宜兴响亮的“金字招牌”。2014年10月15日~16日,宜兴市委宣传部组织广大网友及媒体代表参加“网眼看宜兴”活动。通过观览陶博物馆以及紫砂厂让广大网友进一步了解宜兴陶瓷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网友深入宜兴秀美乡村,在青山绿水间,感受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了解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传承陶文化 打造陶瓷产业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10月16日上午,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里的解说员为网友如此解释道。据了解,宜兴紫砂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留给后人一件件传世作品。早在民国时期,制壶名家有程寿珍、俞国良、范鼎甫、范大生、冯桂林、李宝珍、陈光明、汪宝根等 。1949年10月后,老艺人们组织成立合作社,他们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技术辅导”称号的七位老艺人,即任淦庭、裴石民、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蒋蓉。而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汪寅仙、徐秀棠、吕尧臣三位紫砂艺术大师先后获得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殊荣。薪火相传,在陶瓷产业长期的发展中,宜兴造就和培养了一批高等级的技术精英人才和一大批陶瓷生产的技术工人。目前宜兴陶瓷行业已积累了近5000名人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从业者近700余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7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52名。
在紫砂厂里,网友有幸见到紫砂艺术大师顾绍培。在顾老的介绍下网友得知:“宜兴紫砂、精陶、彩陶、均陶、青瓷“五朵金花”在世界独树一帜。尤其是宜兴紫砂,它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2006年10月,国际陶瓷艺术学会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和“茶壶之都”的称号。“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均陶堆花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宜兴市拥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700多家,家庭陶瓷作坊达到数千家,形成了从原料探矿、开采、加工、运输、设计开模、制作、烧成、包装、销售、市场、科研教育等一条龙的产业链,产品已有12大门类8000多品种。全市陶瓷相关从业者已超过10万人。
绘秀美乡村 打响生态品牌
蓝天白云下,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青山绿水间,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愈发引人注目……这是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湖氵父镇张阳村的美丽景象。网友在大学生村官的介绍得知,张阳村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从解决农民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环境卫生、河道治理、公厕建设、道路照明等重点入手,大力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等八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张阳村只是宜兴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从2011年起,宜兴市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目标,以环境改造提升、特色资源整合为重点,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幸福镇村建设,启动了“陶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通过三年的持续推进,广大农村更具内涵、更具魅力,更加宜人宜居,宜兴市也由此成功探索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宜兴模式”。
宜兴依据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规划布局,不照搬城市风格贪新求洋,注重彰显生态本色。建设中,宜兴市各地注重保留村庄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科学实施依山显自然、亲水添风景工程,不断彰显和放大地域特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不仅如此,利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宜兴市还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逐步形成“环境带来效益、环境促进发展、发展反哺环境”的良性循环。去年,宜兴全市新创成国家卫生镇3个,无锡市幸福村覆盖面积达52%,60个村达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