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1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对本土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让“高大上”的锡绣、紫砂等本土非遗项目走入寻常百姓家。最近一段时间,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负责人郑皓华和她的团队,首批研发的丝绣和紫砂雕塑已初具规模,接下来以“运河古镇”、“太湖”、“莲花”等江南元素为主题的丝绣产品将正式投入文化旅游品和家庭软装市场,接受市场检验。
北仓门三楼艺术展示区内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摆放着几组原创丝绣产品。仔细端详后记者发现,它们既有无锡精微绣的细腻,更有江南水墨画的温润。“这是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经过改良的,每件都是绣娘手工绣出来的。”言语间,工作人员拿来一件紫砂泥做的雕塑品。这件雕塑出自江大设计学院教授徐诚一人之手,摸上去光滑无比。考虑到紫砂泥本身圆润、光滑的特性,郑皓华琢磨,能否用紫砂泥做出雕塑品,这样的艺术品既能观赏,又可把玩。
凭借着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投身文化产业的理想,从投资北仓门蚕丝仓库之日起,郑皓华便想让无锡的丝码头再次焕发生机。2011年,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零租金”引进了“徐诚一雕塑工作室”。同年底,郑皓华对“北仓门”丝绣和紫砂雕塑进行了商标注册,非遗项目的研发团队随之成立。与此同时,北仓门原创非遗项目得到了无锡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这更坚定了郑皓华要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整体性的基础上,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把本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决心。
作为无锡一处多功能的生活艺术示范区,经常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北仓门参观,北仓门自主研发的原创丝绣产品,备受外国友人青睐。前期的市场试水,让郑皓华看到了非遗产品蕴藏的市场潜力。今年5月,郑皓华带着自己团队一手打造的丝绣产品,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2014首届海峡两岸丝绸文化创意高峰论坛”。和海内外的丝绣设计师交流后郑皓华发现,虽然北仓门的原创丝绣作品好评如潮,但由于文化消费市场不足,无锡的非遗产品要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还需深度研发,并对市场进行培育。
据了解,无锡民营企业开发非遗产品的不止北仓门一家,但真正坚持下来做出样子的为数不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匮乏。这也是郑皓华最担心一点,毕竟只有研发团队的他们,难以完成未来的订单,而目前本地的非遗传承人都有任务在身。非遗项目的产业化不是一朝一夕,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够实现的,但郑皓华的做法的确让很多业内人士看到了希望。据了解,8月前,北仓门内将开放一处公共文化体验馆,馆内将集丝绣研发、紫砂雕塑展示、艺术鉴赏等于一体,届时,人们可以欣赏到北仓门原创的非遗精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