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在常州博物馆馆藏的51件国家一级文物里,一尊出土于1978年的南宋青白釉瓷塑观音像堪称精美绝伦。它通高25.4厘米,人物比例协调,线条流畅,体态轻盈。特别是细部的雕琢十分精致,连每根手指上的指甲都纤毫毕现。尤其让人惊叹的是,为了增加层次感,古代工匠在塑像上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施釉方法:观音的衣服上了青白釉,釉色滋润,有冰裂纹,其余部分都是质地细腻的涩胎。
在2006年,常州博物馆曾以此尊观音像为蓝本,想复制一批高仿纪念品。但因为它的工艺成分极为复杂,始终没有完成。而最后化解谜团的是一位来自宜兴的青年紫砂专家,他就是孙建平。
孙建平复制作品《南宋青白釉瓷塑观音像》
冰裂纹又叫断纹瓷,是瓷器烧造过程中,坯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釉面开裂现象。它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两宋时期作为一种瓷器的特殊装饰而广受欢迎,传世哥窑釉就以冰裂纹著称。但是,烧制“冰裂纹”的工艺在宋代以后就失传了,如何完美再现观音衣服上的冰裂纹成了问题。
通过反向思维,孙建平发现,由于之前的材料专家一直按照惯有思维,用了不会开裂的泥料,也就是炻器在做观音像,所以一直没有复制成功。 进过反复试验后,孙建平成功了。他复制的南宋瓷塑观音像,几乎可以乱真。凭借在这项工作上的突出表现,2012年,孙建平被评为首届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此时距离他系统学习陶瓷雕塑,刚好整整10年。
孙建平毕业于天津美院油画系,本该成为职业画家的他,在30岁那年突然转向陶艺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2002年,孙建平下定决心,只身来到中国的陶都宜兴。一个外乡人要想在陶都宜兴立足,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超出常人的勤奋,很快引起了宜兴制壶名家吕俊杰的关注。在宜兴,吕尧臣吕俊杰父子的“吕氏绞泥”堪称一绝,被海内外誉为“壶艺魔术师”,作品可与黄金比价。拜入吕俊杰门下,是孙建平陶瓷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成为吕派传人,意味着孙建平开始在紫砂的世界里登堂入室。
吕俊杰以思想活跃著称,在他的指导下,师徒二人的交流经常迸发出火花。而有意思的是,孙建平做出来的紫砂壶,跟师父吕俊杰的风格完全不同。对此,吕俊杰不仅没有不满,反倒颇为得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说,孙建平对紫砂艺术的执着不亚于丁山一般的艺术家。他有着学院派深厚的底蕴和原创能力,他对紫砂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言,这一点是我认可的。
孙建平用3年时间系统学习了全套的陶瓷工艺学,并且担任多家大型企业的总工艺师,为美、日、德、韩等国外客户研发产品。与此同时,他在陶瓷原料、模具、工艺和烧成等各个环节投入了大量时间研究。宜兴陶瓷界的传统是精细分工,做壶与烧窑互不搭界。孙建平在陶瓷知识上的全面性,在当地堪称另类。
他说,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它有着有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却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再下一秒出来是什么样的状态。有时候很让你沮丧,有时候出来的效果大大出乎你的意料,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
在宜兴的紫砂发展史上,清代的溧阳知县陈曼生,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井栏等物件作为设计元素,创造了以“曼生十八式”为代表的诸多新奇款式,为紫砂壶的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2010年,孙建平谢绝了一切活动,在封闭的工作室用了10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一套向“曼生十八式”致敬的“建平十八式”茶壶,在紫砂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客居宜兴12年来,孙建平主持设计并制作了1400多件陶瓷作品,大多数被宜兴各大厂家量化生产。2012年,他亲手制作的一把《龙城象教》紫砂壶,拍出了2.3万的高价。
无论在造型设计,还是作品的写实、观念、装置、抽象等方面,孙建平都有力作。这个传统紫砂的叛逆者,目前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的双料弟子。他被誉为宜兴紫砂的学院派代表。孙建平还很年轻,他的艺术之路还在继续。
孙建平
· 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 清华美院高研班助教
· 《扬子晚报》工艺名家专栏艺术总监
1972年生,江苏金坛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箫剑波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醉心于陶艺,担当多家大型企业的总工艺师,技艺的全面性、杰出性在中国当代陶瓷从业人员中相当突出。
2005年,独立完成韩国影视城的大型群组建筑雕塑。代表作品《茶禅一味》入选第九届陶瓷设计展: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无锡首届雕塑展。2013年6月,作品《春秋时代》入选法国凡尔赛宫艺术交流展并由史蒂文·洛克菲勒艺术机构收藏。其作品秉承当代紫砂领域人物吕俊杰的艺术理念,花素相融、赏用皆备、情趣灵动、高雅脱俗,既深含传统动力,亦透出匠心创意,倍受收藏界和业内外人士的追捧和喜爱。强调原创性,以新锐的艺术表现突破了传统审美理念的束缚,造型独特、线条灵动、意境深邃,被业界认为新生代紫砂思想之子,紫砂艺术之子。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