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潘持平:当今紫砂方壶第一人

时间:2014-09-1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他是“壶艺泰斗”、被尊为紫砂艺术“一代宗师”的顾景舟大师的亲传弟子,上世纪70年代他已声名远播,日本客商指名要“阿平”印款的花盆,他被誉为“当今紫砂方壶第一人”。

  如今的紫砂收藏家都以拥有他的花盆或方壶为傲,他的鉴定结果常常影响着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大宗交易……

  “这把友阑款花樽壶,器型仿得很像,但友阑壶不刻字,是印章;这把清代江案卿款狮球壶,狮子不对,他的狮子是用两个模子印出来再粘到一起的,所以狮子造型都是统一的,前人做壶追求气度,后人仿制太过精细;这把邵大亨的八卦龙头一捆竹是仿南京博物院的,南京博物院那把因为冻裂了,用生漆粘牢后又用丝线固定,仿者是照着照片做的,以为那丝线是邵大亨做的花纹,也仿上去了……”一位紫砂壶收藏家听了,当场一拍脑门:“180万没了!”

  在连二十余天时间,大连的紫砂收藏家闻讯纷纷带着藏品请潘老掌眼,“看了20几把壶,既然人家请我看,我就要实话实说。收藏名家壶有风险,不跟他挑明了,他会认为有眼力了,胆子越来越大,越陷越深。”真的就是真的,仿的就是仿的,潘持平追根溯源的评说,令来访者心悦诚服。

  在顾景舟身边30多年,接受大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潘持平有如一部紫砂的百科全书。顾老的教学方法很特别,潘持平回忆说,每逢有人请顾老看老物件,他就对人家说“你明天来取吧,晚上我再研究研究。”晚上,顾老必给潘持平打电话:“你来我家一趟。”“到了,他让我先说,说错了,他再给我讲。”

  那时潘持平与顾老同在一个工作室,所以每天都能聆听到良师的教诲:“顾老喜欢聊天,只要有了空闲,就泡壶茶,聊历史作品、紫砂典故……把我引上了鉴赏路。”

  潘持平鉴定紫砂器充满着传奇色彩。温贵仁回忆说:“有一年,我想入手一把顾老的壶,请潘老掌眼。壶放在桌子上,潘老走进来,远远瞄了一眼,微微一笑,坐到稍远些的椅子上。我当时就知道肯定是假的,东西如果对,他早过来爱不释手了。”

  1982年9月,宜兴紫砂工艺厂同中国历史博物馆在故宫端门城楼举办联展,故宫博物院闻听后请顾老去鉴定库里一批紫砂器,顾老带潘持平同往。陶瓷组的库房低矮昏暗,那里原是给小太监住的。打开两扇小小的木门,东西要一件件搬出外室来请顾老看。一连看了十几件,都没有引起顾老的兴致。潘持平顺手搬起倚门的花盆,越看越觉得特别,便拿给顾老看,顾老非常惊讶,“哪来的?”听说是倚门的,顾老笑着对工作人员说:“清初的,你们把这么好的东西当什么啊?”这件花盆如今作为国宝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厅里。

  “百分之百是顾老的方壶”

  2010年,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征集到一套美国回流的顾景舟“玉露”诗文五头茶具,因难定真伪,就带到宜兴,请潘老过目。见此茶具,潘持平大为吃惊,“百分之百是顾老的方壶!”来人也很诧异:“这么肯定?”潘持平点点头,转身从博古架上找出一件水盂,“这是我留存的一件1991年顾景舟先生教我做圆角方壶的示范壶身。”两者摆在一处,惊人的相似。水盂上刻的一段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宜兴紫砂工艺厂出口的历史非常久远。民国初就有‘东洋水底(花盆)暹罗壶’的说法,直到1979年,花盆的出口量都大于茶壶。”潘持平说,1979年开始,花盆的销量骤减,一是因为日本开始自己生产花盆,二是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茶壶的生产开始占主导地位。1981年,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扩大,时任第一副所长的顾景舟点将,将潘持平调入研究所,专攻方壶。“一方顶三圆”,是紫砂业内的共识,其制作难度之大,非功力深厚者不能为之。“做了20年花盆,一下改做茶壶,我心里很不托底,顾老说‘有我坐镇你怕什么?’”就这样,做了一年的“六方龙凤”,之后又做四方壶。顾老对爱徒极为信任,不久,潘持平升任第三副所长,掌管研究所一切日常行政事务。

  “空暇时间,他就叫我过去,问‘最近壶做得怎么样了?’我就把最近做的壶拿给他看。顾老讲话十分幽默,一次他看了我的壶,说‘三斤的羊七斤的卵’,我就知道壶把下垂了。之后那个毛病我再没犯过。”潘持平说,“1991年,顾老把我叫去,那天他兴致非常高,说‘我教你做四方圆角壶吧。’我打了泥片回来,顾老用纸片剪了个样板,教我镶身筒。临了,把做好的壶身让我拿走。”那时就有人劝潘持平加个壶嘴壶盖出售,能卖十几万元。潘持平觉得那是做假,没有答应。做壶方方正正,做人亦方方正正,是人们对潘持平的评价。

  壶身一放十年,直到2000年,潘持平把它烧成水盂,放在家中永久珍藏。

  潘持平对顾老无比崇敬,顾老被誉为“壶艺泰斗”及尊为“一代宗师”就是在1985年《壶锦》、1986年《古今名壶集》书中,潘持平撰写作者简历时,首次提出的,得到了海内外的公认。

  2011年北京匡时春拍中,顾景舟的“玉露”诗文五头茶具最终以943万元成交。

潘持平作品《方钟壶》

  “当今紫砂方壶第一人”

  2007年,一位收藏家从台湾购得一个紫砂光素微型盆,请潘持平给把关,潘持平一看,“是我做的,1979年,为邓颖超出访日本做的国礼中的一个。”最终,潘持平从收藏家手中购得这个花盆收藏。

  潘持平1945年生于宜兴,1958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紫砂中学,边读书边学做活。1961年,师从名艺人徐盘大、陈福渊,正式做花盆。1964年,宜兴陶瓷公司接到日本出口订单,要做一批长70厘米的大花盆,按当时的烧造工艺,没有厂家能做,任务交给了时任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室副主任的顾景舟。当时丁山窑能做大器,但做得很粗糙,顾景舟先到丁山窑学习成型方法,回来后与陈福渊师傅一起,带着6个工人做了几个月,潘持平就是这6人之一。顾景舟对这个悟性极高的年轻人十分器重,“1972年做日本展品什锦盆时,顾老亲自示范,使我获益匪浅。”之后,宜兴紫砂工艺厂几次赴境外办展,顾景舟都安排潘持平做微型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平”款的小盆、微型盆,在上海盆栽界被争相收藏。日本客商更是指名要“阿平”印款盆。

  1979年,外交部礼宾司给厂里下达任务,制作2个光素花盆,后来知道,是为邓颖超访日制作的国礼。“顾老安排我做,这种花盆胎薄,制作难度大,烧成极易变形。我一共做了4个,烧坏了一个,另一个也许在上世纪90年代流入了台湾。”潘持平说。

  1990年,潘持平力辞紫砂研究所所长职务,专事壶艺。其所制方壶仿制前人作品,添加自己的想法,平易中见新奇,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当今紫砂方壶第一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是禁止大陆货的,我们厂的紫砂壶都是通过香港进入台湾,台湾人叫‘港壶’,偷偷摸摸地卖。上世纪90年代,来宜兴的台商越来越多,壶非常好卖,当时台商中有一种说法‘不怕赚不到钱,就怕拿不到壶’。许多历史作品就是那时流入了台湾。”

  潘持平说,那时做壶,是为了买房,现在做壶“就是为了玩,一个月最多也就做2把”。一壶难求,做假也多起来,许多紫砂爱好者远赴日本淘“阿平”款的花盆、“潘持平”款的方壶,“假的也很多。”甚至充斥了各种拍卖网络,“一把壶卖到几万到几十万元,我跟他们说,我没做过泥绘的小盆,凡有潘持平印章的圆壶都是假的。在紫砂中学时我也做过圆壶,但那时是不盖印的。”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露夕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