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1-2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如今宜兴紫砂产业已经告别工业化,回归作坊式。走进紫砂发源地宜兴市丁蜀镇,很难看到数百上千工人一起从事紫砂生产的工厂。普遍是工艺大师、紫砂名人主持的现代紫砂工作室或作坊,如长乐弘陶庄、鸿成陶艺、阳羡名陶苑等等。就是宜兴紫砂的“龙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到3月底内部已有100多个工作室。从紫砂的自身特点出发,重现“自然模式”,走上了可贵的回归之路。
宜兴紫砂发端宋代,盛于明清。从它问世之时,就以家庭作坊生产的模式出现,涌现出许多紫砂制壶名手。新中国成立后,紫砂业也走上集体化工业化大生产之路,紫砂企业最多时达20多家。企业培养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大师和工艺美术师。但是,计划经济的种种“痼疾”日益暴露,“大锅饭”调动不起大师、高工们的积极性,紫砂产品个性张扬的特征与工业化大生产方式形成了不可化解的矛盾。宜兴紫砂业也逐步由盛转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紫砂从业者自砌炉灶,以丁蜀镇为中心方圆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下子出现了近千个大小不一的紫砂作坊,从业人员逾2万,成为陶都的一道令人瞩目的新景观。
尽管紫砂生产走的是“回归线路”,但形式与内容跟过去大不一样。今年初成立了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不断为紫砂创作赋予文化内涵。注重用现代科技来武装紫砂,一批既继承传统又有现代气息的紫砂精品去迎合人们的需求,而且更讲究产品的烧制、包装和宣传,王福君、周定芳、鲍庭博等一大批技艺人员都设有自己的网页,网上交易成了新时尚、新方法。紫砂这个古老产业适时应变,显示了巨大活力。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