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大众为何爱好收藏紫砂壶

时间:2014-06-1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作者程龙伟,以中国五、六百年紫砂文化历史为背景,以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为思想内核,以紫砂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为行文之内在纵线,涉猎茶文化、陶瓷装饰、美学艺术等诸端,呈现了紫砂文化的独特历史风貌、历代制壶名家对紫砂技艺和审美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紫砂壶艺的独特探索、思考与感悟。现连续刊登,以飨读者。

  时至明代中期,紫砂工艺瓜熟蒂落,它因敦雅古穆、浑朴端庄,更因紫砂泥料宜茶的独特性为人所喜爱。

  文震亨《长物志》里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其他如周高起、冯可宾等茶人都对紫砂壶推崇备至。张源、许次纾更在他们的著作《茶录》、《茶疏》中清晰记录下壶泡法的程序。而张源所述基本和现代壶泡法相同:“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茶重则味苦香沉,水胜则色清气寡。两壶后,又用冷水荡涤,使壶凉洁。否则减茶香矣。罐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许次纾则特别强调壶泡时机的把握,他说:“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盖覆定。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更三呼吸,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则乳嫩清滑,馥郁鼻端。”

  由此可知,紫砂壶不仅在实用上符合了明代泡茶法的要求而且在审美上也暗合了明人饮茶的自然、简便、内敛、温厚、清雅的风尚和精神追求,紫砂壶受宠就在所难免了。明中期,紫砂壶终于登上了茶文化的历史舞台,并长袖善舞,舞了五百年。

  所以,茶文化的沿革,泡茶法的兴起是紫砂壶得以在明代中期兴盛起来的内部动因。第一部紫砂专著《阳羡茗壶系》的作者明代周高起说:“故茶至明代,不复碾悄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日本紫砂壶收藏大家奥玄宝在其名著《茗壶图录》之《叙》中开篇即言到:“自泡茶之法兴,阳羡沙壶始名于天下。”不能不说他们的眼光和判断是极其深刻的。

  综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紫砂工艺正是沿着两条道路在探索和发展:一方面无数的紫砂艺人在壶的制作技术层面上不断创新,比如从金沙寺僧和供春的捏制坯胎、挖空内部成型到时大彬的拍身筒、镶身筒成型法;从前人的入缸烧壶到李茂林的匣钵封闭烧法,这些技术的进步无疑为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用的基础上,艺人们也在如何使紫砂壶更具审美艺术性上孜孜以求。但是,历史上紫砂艺人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偏低,师徒相授,口手相传,大多皆为工匠,很难在艺术层面上使紫砂壶艺有较大的突破。  如今,紫砂壶能成为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的茶具,也与从明代至今的文人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所以1937年由香港百壶山馆出版的《阳羡砂壶图考》一书特辟出专门章节“雅流”来记录明清以来影响紫砂壶艺的文人。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