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孙增喜:壶中乾坤大 悠然品人生

时间:2014-06-1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始于明,盛于清,流传至今,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被誉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不仅实用,而且文艺气息浓厚,集绘画、诗词、书法、雕刻、手工于一身,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

  市民孙增喜是一名紫砂壶的收藏者,收藏史有二十多年。他认为,收藏紫砂壶不仅是为了把玩,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娴静生活的追求。

  生活语录 砂含太古云雨气,壶蕴千载人文情。在20多年的收藏紫砂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要虚心,质朴无华”。

  一旦爱好变成收藏,一定不要抱着“发财致富”的想法,最好保持一颗“平常心”。

  儿时庄里“天桥”让他钟情紫砂壶孙增喜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现年64岁,曾在工厂、机关工作过,现退休在家,爱写诗歌、杂文、评论等,最喜欢收藏紫砂壶和砚台,现为河北省收藏协会会员。如今,他已收藏了近八十把各具特色的紫砂壶,其中不乏名家之作。

  记者看到,他收藏的紫砂壶,每件都形态各异,色彩不一,且都雕工细腻、精湛,图案美观,让人爱不释手。

  孙增喜说,他钟情收藏紫砂壶,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小时候,他家住在如今的南花园步行街一带。那里非常热闹,有演杂技的、说书的、打拳的、变戏法的,如同“北京天桥”一般,是石家庄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地。当时街道两旁开着许多茶馆。老人们闲暇时会去茶馆品茶、聊天。喜爱玩耍的他总去那里“凑热闹”,经常听喝茶的老人谈论紫砂壶。“用紫砂壶泡出的茶是最好的”,这句话给孙增喜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孙增喜父母也喜爱喝茶,也总是谈论紫砂壶。上小学时,孙增喜家有一把祖传的紫砂壶,叫“鱼化龙”。壶面作海水波浪云纹,生动和顺;壶身一侧浮雕的鲤鱼在海中吐珠,另一侧海浪中伸出一龙首;龙口吐出一颗宝球,神韵生动;壶钮里的龙首是立体的,首舌能活动。

  孙增喜对此壶情有独钟。虽然这把“鱼化龙”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做工也不精湛,但就是这把普通的壶,在他看来尤为珍贵。可惜这把壶后来被打碎了。但是他把壶盖小心翼翼地收藏至今。对他来说,这把壶不仅仅是他紫砂壶收藏之旅的“前传”,更满载着童年珍贵的回忆。

  第一批藏品花掉近一个月的工资孙增喜真正开始收藏紫砂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有一次,他到南京出差,在夫子庙门前,有一个挑担子的中年男子,叫卖着出售一担子的紫砂壶。这一下子勾起了孙增喜儿时的回忆。他发现担子中有6把心仪的紫砂壶,造型如高狮壶、木瓜壶……他一下子就买了6把。

  当时一把壶售价6元钱。孙增喜说:“买这6把壶,几乎花掉了我一个月的工资。”然而,他一点也不觉得心疼,反倒兴奋异常。这些壶也成了他真正拥有的第一批紫砂壶。他细细品味,慢慢把玩……后来,收藏的紫砂壶日益增多,他便把这其中的5把壶赠送给了亲朋好友,自己仅留了一把最钟情的。然而,自己留的那把壶不慎打碎了。他就把赠送给岳父的木瓜壶“求”了回来,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至今。“这把壶,孩子们是绝对不让碰的。对别人来说,这就是一把普通的壶。它虽然不名贵,但对我自己来说,意义重大。”如今,这把木瓜壶成为了孙增喜第一批收藏的紫砂壶中的“孤品”。

  在收藏紫砂壶的过程中,孙增喜也慢慢地开始学习和了解紫砂壶的历史和文化。据他介绍说,紫砂壶,始于明,盛于清,流传至今,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被誉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不仅实用,而且文艺气息浓厚,集绘画、诗词、书法、雕刻、手工于一身。

  紫砂壶的特点是能“裹住香气,散发热气”,久用能吸引茶香,更能散发油润光泽,即便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用得越久价值越高。

  老壶可遇不可求,需要细细品味孙增喜说,宜兴的黄龙山是紫砂矿土的圣地。只有这里的紫砂土矿,才能烧制出最好的紫砂壶。“上好的老壶很难找,得之往往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孙增喜说,他的这把“圆竹壶”便是与他相遇多次后,才最终“求”到手的老壶之一。

  “圆竹壶”是孙增喜在地摊上淘到的。最初发现这把“不起眼”的壶时,壶面上有一层黑乎乎的污垢,像烟熏了一样。“当时,我就想这样的壶市场上到处都是,谁要呀?!”孙增喜说,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到有人向商家询问此壶,便心生好奇,心想这壶究竟哪儿好了?还真有人看上了。

  孙增喜把这把壶翻过来一看,底款上刻有“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的字样。他心里一惊:“哎呦,这难道是梦寐以求的顾景舟的壶吗?顾老1954年10月曾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这个合作社的紫砂生产工场的组建筹划工作!”(记者查阅资料得知,顾景舟原名景洲,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由于泥垢附着在这把壶上面,孙增喜看了半天,还是不敢确定这把壶是否为真品。回家后,他专门翻阅各类资料,感觉心里有了些底。可当他第三次到市场时,发现壶面有鼓包、壶盖与壶口接触不严。他认为“还是慎重点好”,就没买。然而,他对这把壶一直念念不忘。

  “等回家后,我多方查阅资料,确认是真品。一旦认准它是真的了,我就整夜都睡不着觉了!”孙增喜说,可后来他连着去了一个多月,都没找到那个摊主和那把壶。他失望了, 还为此做了首诗:“破竹拔节催流把,植根偏向雨后砂。小桥随风绽嫩叶,泰斗邀我试新茶。”

  过了春节,孙增喜再次来到那个市场,终于发现了那把他心仪已久的“圆竹壶”。与摊主讨价还价后,他用300元,兴高采烈地把壶抱回家了。

  收藏紫砂壶,从中参悟人生哲理由最初的喜好,到如今的收藏,孙增喜摸索出的经验就是:一旦爱好变成收藏,就不要抱着“发财致富”的想法。否则不仅让玩家身心疲惫,而且还常常“打眼”,得不偿失,最好还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孙增喜说,在他眼中,紫砂壶不仅仅是一把壶,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藏家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懂得欣赏和收藏。孙增喜说,品紫砂壶,如同品茶,品茶如品人生。不管高兴还是失落,静下心来,品一壶茶,看着壶面上的诗词,浮躁的心便安定下来。有了一颗平淡的心,仿若有了自己的一个小世界,远离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不在乎世俗眼光,只为追求内心的一湖平静。收藏紫砂壶,不仅能得到美观的享受,更可以从中参悟人生哲理。

  他说,如今,市面上好的紫砂壶少之又少。紫砂泥制作时间长。随之,紫砂壶的制作时间就长,再加上紫砂壶制作成本高,利润小,导致一些人急功近利,市面上的好壶越来越少。

  孙增喜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紫砂壶,喜爱紫砂壶,并传承紫砂文化。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