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20 来源:紫砂之家
王杏坤,当代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当代最具升值潜力著名紫砂陶艺家,当代新文人紫砂研究的拓荒者。1968年生于陶都宜兴,1988年进紫砂二厂研究所从事紫砂造型设计研究,其作品造型神趣而全韵兼融,被紫砂界誉为“文人紫砂美的使者”,200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紫砂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2006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收藏家最喜爱的紫砂名人”。1994年,作品《仿古壶》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茶博会)银奖。
同年,作品《碧玉壶》获海峡两岸国际艺术藏品展金奖;1995年,作品《秦权壶》获福建茶文化茶具国际大赛金奖;2003年,作品《清纯壶》获第五届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同年,作品《鱼乐壶》获成都国际工艺藏品博览会金奖,作品《九龙戏水壶》获中国厦门国际精品名壶大赛金奖;2004年,作品《双鱼提梁壶》、《玉泉壶》分获第二届太湖博览会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铜奖;2005年,作品《清源壶》、《万象更新壶》分获第七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2006年,作品《荷塘夜曲》、《朴玉壶》分获第八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铜奖。从1988年至今,在国家级相关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作品200来件,作品多被国外国内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知名私人收藏馆和社会各界名流珍藏。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
在紫砂界,您不可能不知道王杏坤
记住王杏坤这个很响亮的名字,是在一次大型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的颁奖现场。王杏坤的名字紧随着“金奖”的余音在现场万众人的耳朵边转了近3分钟,是主持人刻意将王杏坤的名字喊亮,还是台下万众人啧啧的赞誉声将金奖的回音无限制的拉长,不得而知。作为一名记者,在万众瞩目的那刻,我记住了王杏坤这个很响亮的名字。
好新闻,当然会有无数的媒体记者在跟踪,我也不例外。与其他同行相比,我更愿意揭秘那些用金牌见证的英雄,其伟大的社会价值意义在那里,而不是像狗仔队那样无聊的乱弹琴。面对王杏坤这等工艺美术界的重量级人物,我想,在他身上肯定能挖掘出可以代表当代紫砂工艺美术极具思想性的东西。但是,如何挖掘呢?
经过几番周折,询问了紫砂界的几位朋友,方得知王杏坤是紫砂界的现代版“陶渊明”,他是当代研究“田园情趣”系列紫砂壶的青年型泰斗级人物,但他的名气很少在媒体曝光,用朋友的话说:王杏坤做壶是在农村家里做给当地老百姓当范本的,不是为了能给当今某个大人物做茶壶,而刻意要去给自己搞什么新闻发布。朋友还说:王杏坤做的茶壶特灵,据说很多老百姓拿去仿着做时,都会看着王杏坤的茶壶时而流泪,时而欢心,问及缘故,老百姓说:看着王杏坤的壶,让他们想到了逝去的亲人逝去的时光,或是想到了人生的乐趣生活的悠然……
我没有好好地欣赏过王杏坤的紫砂壶,但是通过朋友这么一说,倒是对王杏坤增添了几分神秘几分敬畏。还记得一次,我在某场博览会上跑新闻,在采访一位国画大家时,我提到紫砂界的王杏坤,这位老画家举着大拇指,提高嗓音对我说:在紫砂界,您不可能不知道王杏坤。我哑然!他紧接着又说:王杏坤现在应该人差不多到中年了,但他对紫砂艺术以及与紫砂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当今那些所谓的大师了,遗憾的是紫砂界不像娱乐界那样,可以很直观的通过电视媒体表演出来,紫砂也像我们画画一样是一种心性练达的过程,不然,王杏坤早就是今天的大明星大歌星大影星了。
带着种种迷惑,我联系了宜兴的一位朋友——某文化艺术沙龙的老板,他领着我第一次拜访了这位深居田园的传奇紫砂大家。一路上,我们穿乡场,过小巷,走泥路,敲柴门,问牧童……
见知王杏坤,是收藏家的一大幸事
在未见着王杏坤前,印象中他应该身穿一身洁白,如云般在田园间飘来飘去,然后两袖扶风而停,脚踩泥沼而不沾淤泥……我们在门外见着一个人在屋檐下磨泥,还不知道他就是王杏坤而遥问“这里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问身份不问地位不问何事,进门就用紫砂壶泡闻名天下的阳羡上等红茶,这是宜兴人待客的习惯,王杏坤也不例外。当朋友问及“
王杏坤没有我想象中那样风度翩翩,他一身农家打扮,身上不时还随风散发出一股泥味。这次我们没有看见他那些曾经闪闪发光的金杯金牌,也不知他到底拿藏到哪儿去了,我但与他对立而坐时,他展现在我面前的绝对是融万金于一体的体态,而且绝不妖娆,也绝不败气。
谈话中得知,王杏坤很关心与收藏界的往来,至于紫砂界,他说他虽然立根紫砂,但面对当今紫砂市场的紊乱和诸多界内界外人士对紫砂的曲解,他也不可能去改变世道来正本清源,但是他在努力净化自己,再因达己而达人。在讲到紫砂当前现状时,他没说什么,只是摇头。作为记者,我只属行外人,但看着他沉重的表情,也不便多问。每个行业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突破这样的过程就是一种进步,王杏坤是痛苦的,王杏坤还在进步着。
在谈到收藏界朋友时,王杏坤特兴奋,像是提到多年没有见面的好朋友一样!王杏坤说:“近几年与收藏家打交道比较多,不是因为他们会收藏和炒作我的作品……我认识的收藏家大都是实业家和博物馆、美术馆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他们不是倒卖文物的奸商,也不是很多背着紫砂文化假帽子的经纪人,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喜欢紫砂,即便他们对紫砂不是真的很专业,但是他们尊重紫砂,爱护紫砂。”他还说,“收藏是一种责任,我的作品就要给有责任的人收藏……”
我的朋友被王杏坤的一番话感动的连连称是,快要造访结束时,朋友说了一句话:见知
王杏坤在中国收藏界制造的天大秘密
时间过去大概半年,我收到王杏坤发来的一条短信,信中说:“上次一别,很是挂念,今应邀在某城市参加某拍卖公司主办的慈善拍卖,倘若人在某城市,敬邀参加”。我的工作是在全国各城市间奔跑,这次恰好离王杏坤所在的城市不远,所以就推掉了两个新闻,赶来参加有王杏坤在场的这次慈善拍卖。
彼此感动之余,王杏坤给我讲解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大秘密,他让我不要将此事公之于众,我当时应了诺。后来想想,在紫砂艺术品市场得到空前繁荣与紫砂艺术品自身价值正在削减的今天,在社会由经济基础转向人文精神发展的今天,我有必要将此秘密公布于世,让世人都来知道,我们所敬仰的紫砂大家王杏坤是怎样用自己的双手来济贫行善的。
拍卖现场,王杏坤特意在箱子里多装了几把自己心爱的壶,在另一个袋子里放着一叠事先准备好的名单,上面有贫困学校、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的名单,名单前面有几句类似广告的话。王杏坤对我说:这就是他的名片,只要遇上真能济贫的慈善企业家,他会送上一把紫砂壶,然后给他一张“名片”,并一再叮嘱切勿声张。能得到王杏坤这张“名片”的企业家差不多都是王杏坤的知交,他们受到王杏坤的感动,可能也是“不再声张”而默默慈善的善人。
直到今天,我一直都在关注这个秘密是不是已经公布,但仍然是“不再声张”。时间又过去大概半年,闻说王杏坤又在某城市参加慈善拍卖,这次我是没有机缘再赶去了,但是每每想到半年前的这个秘密,不由得对王杏坤和他的朋友们更生敬畏起来!
数紫砂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王杏坤
常言道:德艺双馨!我看这句话才是王杏坤最真实的写照。在紫砂界,他不是紫砂市场上喊得够多够烂的“当今紫砂大师”,他也没有昧着良心拿那些所谓获奖、高工之内的名头来吓人获利,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在完成他能用自己的手艺来完成的一切善事,至于手艺如何,他是在用心去体味和创造别人能在他作品中体味到真挚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见人心性。那么王杏坤的手艺如何?我想,这用不着我再去说他的手艺是如何如何的精到。
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王杏坤要告诉我们的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还要有相应的社会责任,真正的艺术不仅是服务人类精神生活的艺术,还应是真正唤醒人类善良本性的艺术。
艺术之伟大在于此!紫砂工艺之伟大在于此!王杏坤之英明在于此!那么我说:在紫砂艺术空前繁盛的当代,能真正理解紫砂与人性,紫砂与慈善的人又有几许?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