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3-29 来源:紫砂之家
乾隆年间陶瓷艺术的繁缛之风有所抬头,紫砂壶的造型装饰上也出现了“炉均釉”等华丽装饰,在紫砂胎上彩绘、描绘、泥绘、贴花、镂空、包嵌等,以适应世俗需求和宫廷趣味,这和紫砂陶的质朴无华显然是不类的。
陈鸿寿的出现扭转了这个颓势。他设计的紫砂壶,一扫繁复粗俗的格调,洋溢着清新自然之风。继后的邵大亨,以其不俗的审美取向和顽强的价格精神,以及出众的技艺,打开一片雄健挺拔的艺术天地,与黄玉麟一起,在晚清历史上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公,还有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等别称,他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二年(1822),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六年(1801),他应科举拔贡,以古学受知于大学者阮元,“朝考以知县用,分发广东,丁忧服阙,奏留江南,署赣榆县补溧阳县,擢河工江防同知,迁海防同知”。“陈鸿寿……性好交游,于学多通解。自以为无过人者,遂一意篆、隶、行、草书,为诗不事苦吟,自然朗畅。阮元抚浙时,方筹海防,鸿寿随元轻车往返,走檄飞草,百函立就,暇与诸名士刻烛赋诗,群以为不可及。官溧阳知县,信龚时两家法为茗器,撰铭词于镌之,一时有曼生壶之称。与苏家石铫并垂雅故也。”
陈曼生善书,酷嗜摩崖碑版,兼工花卉、兰竹。所刻铭文,篆隶楷行都有,隶书自成风貌,行楷有法度,八分书尤其简古超逸,篆刻追踪秦汉,为“西泠八家”之一。他是职衔不高的地方官员,热衷于书画、篆刻创作和赏玩的文人,同时还是一位紫砂壶名家。
据记载,陈曼生两任溧阳知县,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离任。他和当时的诗人名流钱菽美(杜)、改七芗(琦)、汪小迂(鸿)等颇为不俗的幕友、朋友,与制壶艺人杨彭年等人合作,以自然现象、植物形态、实用器皿和古代器物变化入壶,力去繁琐装饰和陈旧俗套,务求简洁明快,壶身留有大块空白,以便题刻壶铭。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