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2-17 来源:紫砂之家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较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明许次纾《茶疏》∶「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坚致朴雅。好仿供春大壶。自从他游苏州娄东,交接陈眉公诸辈后,制壶风格为之一变。制壶由大转小。据称∶时大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每遇不满意的作品,即行毁弃。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当时茶风盛行,对壶艺要求很高。时大彬一生约八十余岁,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流传其广。有诗为证∶「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秋园杂佩》载∶「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时大彬作品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
时大彬距今约几百余年,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可见精贵之至。海内外也有许多私家收藏,因无从查考,莫辨真伪,因此暂不统算在内。时壶大多有「大彬」款识,以此识别。
有以下几件时大彬作品∶
「六方壶」,红泥紫砂,系1965年于扬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关专家大多认为是时壶真品。明墓系万历四十四年的。「六方壶」现存扬州博物馆。壶形制规整,壶底阴文刻「大彬」两字。
「紫砂扁壶」,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该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天香阁壶」,泥色紫黑。壶盖里刻「天香阁、大彬」五字。壶外观有大度之气,雍浑古朴,或认为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僧帽壶」。「僧帽」造型,在唐宋以来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见。时大彬借鉴于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壶」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精雅独到。底款「生莲居大彬」五字。该壶现存于上海友谊商店。
大彬的作品,除茶具之外,还有文房清玩。其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自署款识。时大彬早先往往请人代笔署款。在交接许多文人雅士以后,时大彬便揣摩名家书体,发愤苦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时大彬终于写得一手好字。他削竹为刃,以竹代笔,在壶艺作品上署名。其书法深得许多名士的赞赏。以至于后来把大彬书法作为辨别作品真伪的标准之一。
时大彬两位高足,李仲芳与徐友泉,师出名门,但创作风格各异。时大彬对有些作品十分欣赏,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号款识。这是紫砂行业的一项「特权」,这是对自己徒弟的技艺的一种认可,也是最高的奖赏。那就有人讲∶「李大瓶、时大名」。即李仲芳做的壶,时大彬署的名。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在时大彬的流传作品中,也有其徒弟之作。但确切是哪一件,俱不得而知了。即便如此,此壶的艺术价值也与时壶等同了,甚至会高出一筹。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