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1-20 来源:紫砂之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类清新、优美诗句在紫砂器物上比较常见,既表明了紫砂工艺师的口味,也反映了玩赏者的偏好。一些有着传统喜好的人们,也总是追求和向往这样的一种生活情境:明月静静地照进纱窗,一把老旧的紫砂壶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
如果说,茶是中国文化里的仙家道人,而饮茶的器具,如紫砂壶、杯等,则是道人的法器。有意思的是,关于宜兴紫砂,传说就是由一位神秘的僧人所推荐的,名为“富贵土”。这种“富贵土”其实就是紫砂泥,性能既独特,又蕴藏万千风流,适合众生拿捏、带有中庸色彩,堪称“百和丹砂”。作为一种陶土,紫砂泥分紫泥、绿泥、红泥三种。在旧时,要将开挖出来的生泥弄成制坯用的熟泥,比较费神费事。其中一个场景就是:将晒干捣碎的泥团围成一圈,由河水冲洗,而人站在泥团圈里不停地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含铁量高,可塑性强,渗透性好,烧制出的无釉陶器,历来备受青睐。而由于烧制的温度不同,紫砂器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如枣红、海棠红、紫铜、葵黄、墨绿等。
关于紫砂茶具,目前普遍认为创始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其中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曾居宜兴的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而徐渭在诗中说,“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紫砂是继银壶、锡壶、瓷壶等制壶材料后的新宠,经十几道工序后成型的紫砂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透气性又好,世人对其莫不厚爱有加。据说,紫砂壶泡茶隔夜不变色,在夏天就是放一个星期也不会有馊味。用得越久的紫砂壶,泡的茶越有味道,很醇厚。
紫砂器的收藏,除了壶具受到市场的追捧,盆类也逐渐火热起来。在收藏界,流传着一个很有名的紫砂花盆收藏故事。那是在抗战期间,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看到日本古董商纷纷抢购中国古花盆,便与日本人竞购紫砂花盆。据说他收藏的古盆中,就有明代的铁砂盆,以及清代多个名家珍品,并且不下百只。
紫砂花盆早在明清就闻名于世。从名贵的紫砂古渡盆,到凸现文化品位的曼生盆,历来受到盆栽爱好者的推崇。不过,历史上关于紫砂盆的记载资料却很少见。今天,在上海龙华植物园、扬州红园、苏杭等地植物园可以看到古旧紫砂花盆的实物。花盆与中国人玩赏盆景有着重要的关联。而瓷花盆因为透气性差,远没有紫砂盆好。老旧的紫砂盆,一般为方形、圆形、长方形,很少有其他奇形怪状的。而且,这些旧花盆,大多刻有书画。紫砂盆艺造型的特点是简练,比例得当。方形的盆立面线条明朗挺括,层次分明;圆形的盆立面线条流利圆浑,柔和大方。
芜湖退休干部徐向东,就非常喜欢收藏老式的紫砂花盆。当然,他收藏花盆,跟他喜欢养花有着很大关系。徐向东收藏的花盆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档次都非常高。他对花盆特别挑剔,没有品头的花盆还看不上。俗话说,养花是“一盆二景三托”,这“一盆”指的就是有个好的花盆,无盆不成景。年轻的时候,到外地出差或者是游玩,徐向东最喜欢去的是有园林的地方,碰到好看的花盆,就要买到手。在他的花盆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宜兴、苏州一带收到的。
获悉徐向东收藏有老花盆,宜兴紫砂陶瓷工艺厂的人几次上门拜访,想回购一批原来该厂生产的花盆,被徐向东一口回绝。徐向东说,他可不愿意自己的宝贝被复制出许多。在徐向东收藏的众多花盆中,有几个是清代的老盆子。状如马槽的,无款,底有两孔。最小的一个紫砂花盆,高仅6.5厘米,足径2.5厘米,口径3厘米,素面,方口方底,小巧玲珑。还有一些也比较小巧的,有圆形的、带足的等,多是宜兴工艺师余兴之作。
徐向东说,越是老花盆,底孔越大,以便渗水,透气性也好,而新的很少用天然的矿物料。徐向东有个花盆是葵口的,海棠红,一面刻着隶书“性静”二字,落款为“南山叶轩主人”;另几面则是牡丹、竹子、梅花,风姿脱俗。花盆内可见竹刀刻坯的痕迹。这个紫砂花盆在做坯时,是用手工一片一片拼接起来的,然后用竹刀进行了修刮。如果质量不好,时间久了,花盆就从原来的拼接处脱散开来。特别耐品的是一对花盆,分别刻着“影深色浅”和“云痴雀老”的题图。“影深色浅”刻画精妙:山坡梧桐伸展枝叶,坡上长有青青草,宽袍大袖的老人斜坐在树下,身旁有一几,几下有书,老人手把一壶,意态散淡。而“云痴雀老”,则是这样的一幅画:云雀独立枝头,况味十足。这一对花盆,画开意合,色雅境远。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