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千年紫砂史话:紫砂的起源

千年紫砂史话:紫砂的起源

时间:2010-12-01 来源:紫砂之家

 现在一般都认为紫砂发端于北宋。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因为钟情阳羡的山水、名茶、紫砂陶,前后四次到宜兴,并在宜兴蜀山脚下买地建“东坡书院”,以做归隐之处。据说,现在的蜀山就是后来当地人为纪念这位大文豪,把原来的“独山”改为“蜀山”的。苏东坡在游历阳羡期间,对饮茶十分讲究,还对茶壶的式样很重视,据传,他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紫砂壶,壶身镌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把这种式样的壶成为“东坡提梁壶”,或简称“东坡壶”。

  同时宋代的文学大家欧阳修也有关于紫砂的咏句,如“喜共紫瓯饮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书画大家米芾则有“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的名句;诗人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佳句也流传广泛。可以想象,紫砂作为一种制陶原料,它优异的可塑性和独特的淳厚质朴的品质被发现并被用作原料制成紫砂茶具,并得到了文人们的喜爱。幸运的是这个美丽的想象已经得到了考古发掘资料的佐证。

  1976年7月,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址被发掘。羊角山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蠡墅村,原宜兴红旗陶瓷厂厂区内,属黄龙山支脉的小山坡。此窑址旁的早期紫砂堆积层极为丰富,上层是近代废窑及其陶器残片,第二层是混合堆积层,从元代至清代初期,延续的时间较长。下层便是早期紫砂残器的堆积,器形有壶、罐两类,其中以壶为主。将发掘的紫砂早期残片复原,可成为“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泥色呈紫红,表里无釉。泥料比粗陶缸细腻,色泽单一,表面致密度差。从这个时期的成型工艺中,已经可以见到明清紫砂的雏形,脱离了拉坯技法,开始使用紫砂所独有的泥片镶接法,而这种成型方法正是明清和现代宜兴紫砂的主要手工成型手法。对于壶嘴、壶把和盖钮的粘接方法,则采用打洞捏塞法。而六方壶的壶颈起线,壶嘴捏塑的龙头形,壶嘴根部的菱花纹饰以及壶把上系带小孔的处理手法等,都为后来紫砂器造型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捏塑成龙头形的壶嘴装饰风格与晚唐五代起在江南地区流行的一种龙虎瓶非常相似。因此,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年代应该起于北宋而终于元明之际。

 

  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发掘,也纠正了明、清以来一些专著中认为紫砂始于明代的观点,为重新研究紫砂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