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1-05 来源:紫砂之家
他制作了一对创下全国特大陶艺花瓶体积之最的紫砂陶花瓶
这对紫砂花瓶高3米、口径0.86米、腹径1.28米、自重各1吨,令人“高山仰止”
他将“阳羡历朝紫砂均陶名人录”、 “宜兴历代先贤学者名人录”刻在这对花瓶上,集中展示陶都文化精髓
他还有一系列关于“大”的文章要做,他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地破纪录,尤其是自己创下的纪录
日前,一对高3米、连座3.6米、口径0.86米、腹径1.28米、自重各1吨的紫砂花瓶在宜兴“出炉”,创下了全国特大陶艺花瓶的体积之最。在面对记者的时候,创意并制作了这对紫砂花瓶的宜兴紫砂人、宜兴市古陶丰均陶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吴选民依然意犹未尽,表示自己还将创作一系列与“大”有关的作品。
这对花瓶的造型为清康熙年间典型的“棒槌瓶”形制,宜兴金石书画家朱雄飞执刀施刻。两瓶瓶颈与下腹部刻缠枝花卉纹饰,一瓶肩部刻撰书“阳羡历朝紫砂均陶名人录”,瓶腹通转刻有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葛明祥、黄玉麟、程寿珍、范大生以及近现代任淦庭、吴云根、裴石名、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明代以来的紫砂代表人物名款110方;另一瓶肩部刻篆书“宜兴历代先贤学者名人录”,瓶腹通转刻有从晋代至今周处、徐溥、卢象昇 、周延儒、陈维崧、徐致靖、蒋南翔、吴冠中、尹瘦石等名人录印款110方。运用到了甲骨、大小篆、金文、砖文、鸟虫文等各式古文字书体。
巨型紫砂陶花瓶集中展示了陶都文化的精髓,其体型之巨大也体现了紫砂文化之博大精深。在瓶前站立,可以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如同在仰望紫砂厚重的历史积淀。
关于这对花瓶的创意始于2009年6月。吴选民在设计创作时就明确了三大立意:一、体现现代紫砂陶的科技性;二、技术含量性;三、文化价值性。紫砂陶土其特性松、散、透,混有少量腐殖质,在成型制作中难坚紧、难黏结;在雕刻中易碎、裂、断,在高温中收缩比十分明显。且不同之陶土有不同的特性和收缩比,要完成一件作品,这些因素必须认真考虑。经验和设计都必须融合,否则功亏一篑。何况是做这样史无前例的“大”花瓶,就更需要谨慎小心。经过论证、设计、计算、反复试验,吴选民的大花瓶最终定稿,他确定,这对花瓶要做到全人力手工。
全手工制作对这对大花瓶来说,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整个花瓶分成了12节来制作,做好了之后再把每一节都接上去。虽然分成了12节,但单项制作也还是十分费时,仅就一个底座,就用了15天。
巨大的花瓶做好后,运送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吴选民还专门设计了铲车,可以从侧面将花瓶很好地固定。而烧制这对花瓶的窑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高4米、宽4米、深4米,比一般的窑要大出10倍还多,窑门重约8吨。在历经70多道工序后,这对巨型紫砂花瓶才得以问世,堪称不易。
为这对花瓶执刀的朱雄飞表示,陶艺是一门独特的纯手工艺术,它受诸多自然条件限制,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在高温下泥料中的水分迅速蒸发,物质从物理变化进入化学变化,冷却后还原成原貌。冷却过快则收缩加快,在钝性连接处将形成开裂,制作者在想方设法放慢冷却速度的同时还需考虑材料的科学配比。其配比中有许多硬质耐高温物化的增塑材料,这就增加了雕刻难度,且花瓶巨大高矗直立,作业地方小又无法人力搬动,因此必须改变雕刻工具及技法,基于此首先把设计理念定位在形式内容与花瓶的协调匹配原则上。作品必须具备强而有力的表现形式,视觉上要有张力,利用材料的特殊性把中国印融于陶刻,借用汉造像砖雕、石雕手法表现篆刻。利用单色的基本元素进行浮雕,留出足够的空间去体现艺术的另一半,使之形成对比形式,章显作品的艺术个性。
现在的吴选民正在酝酿着一系列与“大”有关的“文章”,比如1.5m×2m的金鱼缸、六方大花瓶等等,他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地破纪录,尤其是自己创下的纪录。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