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1-30 来源:紫砂之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丁蜀镇西郊的团山之麓,一座园林式琉璃瓦古典建筑风格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依山而筑,为古陶都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团山是一座不高的丘陵山坡,绵延似仙鹤状。远眺,陶博馆在绿树掩映中,依偎在团山的怀抱,居高临下,气势不凡,因而,又把团山喻为仙鹤山。
依山傍坡的形胜之地,使这座年轻的陶博馆在岁月的流转中越来越靓丽多姿,在国内博物馆享有盛誉,成为宜兴最佳十景、新十景之一。当1980年开馆时,冠名为宜兴陶瓷陈列馆,经10年的拓展建设,1990年由彭冲题写馆名,易名为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建设文化宜兴的脉动中,前年又投入700余万元,对主展馆大楼、展厅、道路、绿化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更新改造,现展馆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达八千余平方米。这里集中展示了远古制陶历史和实物遗存,以及宜兴紫砂、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之精品八干余件套,让人们领略到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魅力。二十多年间,陶博馆接待了海内外上百万人次的参观者,承办过数十次有影响的国内外作品展评和陶艺学术交流活动。徜徉其间,还可到馆内的一些工场、作坊观赏紫砂艺人的现场制作。每年的春秋佳日、炎炎暑期,一批批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的学子,都会不期而遇地来此学习、观摩,让心灵与陶艺交融。因为,陶博物还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优美的园林环境,又使陶艺文化融入了绿色的畅想之中。当进入陶博馆的大门,映人人们眼帘的是绿树婆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足有150米之遥的大道,两旁的广玉兰已把矗立的陶瓷蟠龙路灯柱淹没其中,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绿荫通道。大楼墙面,攀爬缠绕的爬山虎宛若绿色的大帐幔自天而降。雪松、竹、柏、香樟、杉、柳、梅、桃、槐等40多种树木烘托着春之气息,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的轻松和舒坦,难怪有几十种鸟类在这里栖息、歌唱。这里还有曲水小桥,亭榭茶座,假山石壁,营造着另一种闲适意境。
不少造访者都喜欢在展馆前拍照留影,把美丽的瞬间定格,记住这一凝固的历史,这就是陶博馆的魅力之所在。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