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别了,我的朱泥水平壶--引用

别了,我的朱泥水平壶--引用

时间:2010-08-06 来源:紫砂之家

  半月前,强小姐应壶友之约,从我手里讨走了一把朱泥水平壶。当时没料想到那把小小茶壶的离我而去,竟会使我这般牵肠挂肚。
    
  那是十年前,广州郑先生定制十二把茗壶,剩下小块朱泥,我就做了一对朱泥小品留下自用。这是稀有的赵庄朱泥:红中泛黄,砂粒明显而细润。沿着壶底“中国宜兴”印款周围,我刻下“乌龙茶陆人泡”等字。出窑后,火候烧成恰到好处。因取泥均匀,因此嘴把平衡。将它门放在水里,四平八稳。轻敲壶身,响声清脆,余音悠长,玉瓷一般悦耳。一位懂音律的朋友说:“两个壶音高一样,长相一样,是一对可爱的姐妹花。”
    
  强小姐在网络做紫砂营销,新手上路。她说,这是第一次受上海朱先生所托,她想借此拓展业务,成全她的客户。为她诚意所动,我忍痛割爱让出了一只朱泥小壶。半月来,每每看着茶海里剩下的那把水平壶,形单影孤,不免伤感。那挺拔的壶嘴,似乎天天在问:“我的妹妹哪去了?为什么只留下我自己?”唉,人间最苦是离别,壶是不会说话的,那圆鼓鼓的肚里分明有倒不出的苦水。而我品尝到的何止是酸楚与苦涩!这几天,我越来越觉得该让她俩相爱到一起。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岂有分别之理!况且,无论现在和将来,要我再为她们两个单配成双都不可能。当年的朱泥已经取不到了,烧制的火候也难以统一。望着眼前这把小壶,典雅端庄、柔和雅巧,温润的包浆,风韵诱人。其间倾注了我数十载的心血与汗水。有的人养壶,急功近利,放到茶汤里煮,我则相信“慢工出细活”,每次先用开水泡洗几遍才开始行茶,整个过程要不断将茶汤淋上壶身,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内外夹攻。同时分别用茶巾指掌擦试壶身、把圈与嘴根,在养壶中达到壶人合一、气韵相通的境界。因为用料好,这对小壶在我调养下,已经焕发出灵光神韵,特别是在“乌龙入宫”、“悬壶高冲”之后,壶身就像醉酒的关公,色泽格外古朴庄重,通体宝光四溢。每当此时,我将小壶合抱掌心,温心暖骨的体会无以言表,细腻滑润的手感犹如抚摸婴儿的肌肤。
    
  多年来,在祖国大江南北,在多次与日本、与港台同胞的茶艺交流中,我带着她俩,一个做品茗壶,一个当公道壶用,她们出水流畅、行茶方便,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也为我增彩许多。
    
  在镇上几次见到强小姐,总想提出找回那把小壶,总是说不出口。昨天,她又来到我工作室,我终于鼓足勇气决定讨壶了。还没等我开口,她却提出要我把茶海里的那把小壶也转让给她,说那位朱先生不忍心两把茗壶各自东西,并说他看中的不仅是壶艺,更看中我们徐家的道德品行,这话真的让我动心。是啊,清末民初,曾祖父打造出“福康”品牌后,我们家的事业就开始逐步兴旺,至今已是人才济济,靠的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强小姐不愧是搞营销的,很会解扣子,最后我终于在她“茶是道,壶有缘,有是无,无即有”的总动员下,再次作出了牺牲。她们要真的与我道别了,总有许多离别的伤感,希望朱先生好好珍惜,只要她俩安然无恙,带到天边又有何妨?别了,我的朱泥水平壶。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