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23 来源:紫砂之家
陈鸿寿的合作者,是制壶艺人杨彭年。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时人,“以善制茗壶称,陈曼生鸿寿宰溧阳,闻其名,致之。曼生自出新意,造仿古式,述字画其上,号曼生壶,皆彭年作也”。其作品气韵温雅,浑厚简练,“彭年平常贻人之壶,每器二百四十文,由陈鸿寿题镌者,须加价三倍”。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半葫芦壶,曼生铭文曰:“小谷仁兄过余濑阳,适余倩彭所制壶,占此奉赠,聊志翰墨缘耳。曼生。”又,上海博物馆藏《菊壶图页》上,陈鸿寿的题跋为:“杨君彭年制茗壶,得龚、时遗法,而余又爱壶,并亦有制壶之癖,终未能如斯壶之精妙者,图之以俟同好之赏。西湖渔者陈鸿寿。”可见两人合作的情况及其满足度,也可得知曼生的制壶之癖。
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陈鸿寿成就了杨彭年。在来溧阳之前,陈鸿寿的字画、篆刻作品,在江南艺坛上已颇有影响,而杨彭年只是宜兴普通的紫砂艺人,用顾景舟的话说,“彭年的壶艺技巧,功力平凡,并不精彩”,凭借着“曼生壶”的巨大影响,在陶艺史上留名。同样,杨彭年能充分领会陈鸿寿茶壶的设计理念,是杨彭年的茶壶制技成就了陈鸿寿,把陈鸿寿在艺术上的成就发扬光大。陈与杨,可谓风云际会,使两个在单项成就上并不是最精彩的人,经由合作,在陶艺史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字随壶传,壶随字贵”八个字,道明了陈鸿寿和杨彭年在紫砂壶合作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有种说法,杨彭年“一门眷属,并工此技”,有弟宝年,一作葆年,字公寿,妹凤年,字玉禽,亦介入“曼生壶”制作。
曼生壶的壶型和壶铭风格,是文人直接参与造壶、装饰,取得完美效果的典范,成为器、道结合,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典范,使茶壶的品位回归或重建了它的文人传统,其文化内蕴得以彰显并定型,成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内涵的手工艺品种,也是最具文人气质的手工艺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