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20 来源:紫砂之家
段泥的石瓢,腰身一朵牡丹、一枝花蕾,闲散几片绿叶点缀期间,越发把壶映衬得小巧精致。此时,执壶在手的人,正一脸笑意,给来客倒茶。
一脸笑意的是此文的主人公:徐鸣,一位选泥高手、痴迷于经典古壶的紫砂人。跟大多数做紫砂的人一样,徐鸣是那种话不多、但说起紫砂来眼睛一亮的人,虽然仍是话语了了,但谈起紫砂,便显得自如多了。
严选材,不负紫玉金砂声名
做紫砂的人都知道,一把壶的好坏,跟原料有很大关系。没有原料保证,做不出好作品。
紫砂一向有紫玉金砂的美誉,跟紫砂注茶不变味,透气性好,具有良好健康的实用性不无关联。近些年,紫砂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肯定,紫砂作品的价格也相应上涨。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以次充好,甚至在紫砂泥料中添加化工原料,败坏了紫砂名声,也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徐鸣对此深恶痛绝,在自己创作中,更是精挑细选、严格选材。徐鸣说,好的紫砂泥做出来的作品是很柔和的,那种纯粹的、细腻的感觉是掺杂化工原料的紫砂壶没法比较的。
闲来无事的时候,徐鸣最爱爬山,一是赏大自然之风光,另一目的就是捡些土块,捡到适合的材料,拿回家亲手研磨,浸水泡养。
曾有一次,徐鸣一个做紫砂的朋友收到一把老壶——刻一粒珠,是时大彬的弟子曹文金的作品,可惜丢失了壶盖。因为徐鸣对泥料比较有研究,朋友就请他配一个壶盖。多日后,徐鸣配出了壶盖,又仿制了一把同样的壶,且养了好些日子。请朋友来看时,两把壶摆在一起,徐鸣开玩笑说你就挑一把吧,剩下的我自己留着了。结果,朋友看了半天也没认出原来的老壶。
在徐鸣的作品柜里,一对小巧的倒把西施引起了我的兴趣。一个是段泥的壶身,红泥的盖,另一个正好相反。我这个外行人叫道:“这个配的很漂亮啊!”徐鸣把两把壶的盖子一换,才知两把壶原来都是纯色的,大小一致,只是妙在换了壶盖竟也能严丝合缝。因为段泥从泥胚到烧成的收缩比率是9%,红泥的收缩比率是22%。做这两把壶有很大难度,既要考虑收缩率,也要考虑炉温,要计算的分毫不差,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钻研经典,追慕古人神韵
闲暇时分,徐鸣喜欢翻翻有关紫砂的书,看看紫砂的历史、钻研一些经典老壶、了解泥矿的一些知识。
说来徐鸣的从艺经历还跟传统老壶有关。徐鸣的家族中,外祖父家是窑户,外祖父、舅舅均是做陶器的好手。受此影响,徐鸣对紫砂、陶艺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工作后,他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紫砂壶赏玩,但一些好的老壶却买不起,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就劝他,你那么喜欢,不如自己做着玩玩啊。就这样,徐鸣开始了自己的紫砂创作之路。
徐鸣的作品古朴厚重,耐看实用,充满精气神韵。在一次壶展中,李昌鸿大师看了徐鸣的作品后说了一句话,不错,有自己的风格。
徐鸣的作品中,一款纯蓝绿色,泛着釉光,壶身阔处直径约有二十多厘米的提梁壶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庞然大物”还有一个很长的名字:炉钧釉紫砂吴泾提梁壶。徐鸣的灵感来自一个出土的古提梁壶,专家推测为时大彬的作品,据说在乾三清时期,作为宫廷御器,这种款式民间难以一见。徐鸣在该壶原有造型基础之上,结合江西的景德镇上釉工艺,从小壶慢慢做到现在的大壶,多次尝试,终于取得了满意效果。此壶后为宜兴陶瓷博物馆收藏。
曼生十八式、时大彬、邵大亨,是徐鸣经常揣摩的对象,也是他追求的目标。掇球、仿古、石瓢是古式中最难的三种,徐鸣就不断揣摩、仿制经典,以此积聚功力。厚积而薄发,做到此时,紫砂泥方显出变化自如的个性来:一把石瓢,可以改一下壶嘴的倾斜度,使其比传统式更加科学。就这样,徐鸣慢慢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仿古而不泥古,尊古而不迷古,他的紫砂世界也更加开阔起来。
琴瑟相调,紫砂夫妻志同道合
紫砂界有很多“夫妻档”,徐鸣夫妇也是其一。徐鸣的夫人詹琦琦原是做陶瓷设计工作的,对紫砂工艺也很熟悉,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个人的业余生活充满了乐趣。1982年,徐鸣开始正式从事紫砂创作后,夫人在工艺上给了他很多影响,女性的细腻、温柔也给徐鸣刚劲、浑厚的壶风增添了几丝柔和。
鸣竹胆壶是徐鸣夫妇的合璧之作,因其新颖雅致,此壶一举夺得了“中国厦门茶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的一等奖。应一位客人的要求:器形要大,要有内置滤胆,看起来要古雅大方,徐鸣做了几把光壶,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把壶把改成了竹节的形状,壶身、壶盖上则适当地添置几枝竹叶,壶的韵味就出来了。为了做好壶身上的竹叶,夫妇俩连日去竹海看竹,观察竹叶的形态,什么反竹叶、正竹叶,一一记在心头,揣摩再三。徐鸣做竹枝,刚劲有力;詹琦琦做竹叶,灵动秀美。此外,通过对壶身内部的巧妙设置,这把壶在倒茶时还能发出清脆的鸣叫,给壶更添了几分情趣。
詹琦琦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常常是想到了一个灵感,半夜就爬起来画图纸,开工做茶壶。徐鸣说到夫人的敬业带几分调侃,更多一分敬意。他说自己比较注重睡眠,想到一个创意,一般是画了图纸就睡了,但也有例外的时候。一次,徐鸣突然之间有了灵感,那股激情催得他觉也睡不好了,于是索性爬起来就开工,做到第二天下午,整整一天过去了,一把十分满意的井栏就完工了。说到这里,徐鸣像孩子样得意地笑了,他说那把壶自己收在家里,没事就拿出来看看,谁都不卖。
夫妻二人的感情很好,但也有吵架的时候,那就是因为做茶壶产生分歧了。她说这个把要这么做,嘴要这么装;他说不对,嘴应该这样装,把应该那样。于是两个人各执己见,难免就争论起来。性别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詹琦琦喜欢细腻一点,徐鸣则喜欢粗犷一点。不过正是这种差异,使两人得以优势互补,在争吵和辩论中,两个人的技艺都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现在,喜欢徐鸣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了。徐鸣的手机上存储了众多国内外的客人号码,有些客人,因为喜欢徐鸣的壶,还跟他成了朋友。向大师看齐,是徐鸣的结束语。依稀之间,铺在徐鸣前面的道路更加清晰、开阔起来。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