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风骨清雅自在壶中 ——结识陶艺家王仕平

风骨清雅自在壶中 ——结识陶艺家王仕平

时间:2010-07-20 来源:紫砂之家

  王仕平,1973年出生于陶都蜀山,现任职于宜兴紫砂厂工艺研究所。自小喜爱紫砂陶艺,高中毕业后立志于紫砂行业,在陈国良吴群祥、鲍峰岩等多位师父的指导和传授下,技法愈显成熟,工艺精美,自成一格。赏其壶作,师古不落俗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传统中而有新意,常有佳作问世,为壶艺界人士喜爱和收藏,为紫砂陶艺增添新的光彩。 

 

  假如说上帝眷顾每个人的话,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其与生俱来的独特之处,这便是我们所谓的天赋。作为一个蜀山人,王仕平似乎是为紫砂而生的。

  王仕平生于1973年,那时还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却也使得精神食粮充满了他成长的轨迹。他的家人都在紫砂厂工作,在陶与泥间完成了最初的童年与青青岁月。这在他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烙上了紫砂的印记。

  高中毕业后,王仕平进入紫砂厂,真正触摸到“紫砂泥”这个已经在他生命中占据部分空间的东西。在陈国良、鲍峰岩等陶艺名家的悉心传授下,经过最初三年的学习和磨练,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那时候叫“做大工”,造型的分寸感、形态的尺度拿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天赋过人。但他更踏实,勤奋。

  他说,在由学生转变为紫砂人的过程中,也有过不适应,有过挣扎与思考。但那些跟他对紫砂的热情相比,早已显得微不足道。从最初的对明清时期的紫砂壶的模仿,到最后理解紫砂、领悟到如何“做壶”;从最基础的做壶坯,到最后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都源于他对紫砂的热爱与执着。

 

  一把壶的诞生,经历了数十道工序,这个过程在人与泥之间静默安然地完成。于是,这壶自然就蕴含了做壶人的气息。这何尝不是一个人人生自我塑造的过程呢?人与泥相契相融,在相互影响中,各自完善,各自完满。

  假使紫砂有生命,最初的分明是做壶人给的。做壶人的气场在那里,就有了灵气。一件物品便有了它自身的气质,自然就会让人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被吸引,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风格的确立是作为紫砂人很重要的一点,而王仕平早已完成了这个质变,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下,完满着自己的风格,努力突破、创新,加入新的想法。他虽年轻,却总有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从容心态。他的壶儒雅、古朴却又不陈旧,简约并且大方。可以说,这就是壶如其人。

  人说王仕平是俊朗的,也是自信,儒雅的。这似乎与他热爱的紫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壶自然也会潜行中透出人的气质。见过王仕平的壶的人大概都有此感受:自成一派的风格。师古尊法,卓古呈新,脱俗,清雅。看到他本人,似乎都为他的自信折服。这自信相信多数来源于对紫砂日积月累的理解、深入的解读与充足的诠释能力。

  王仕平被紫砂收藏界誉为“扁壶王”,顾名思义,他的风格独到之处就在这“扁”中。扁中求变,扁中求韵。王仕平的扁壶系列作品,包括扁樱壶、扁灯壶、汉扁壶、曼生式扁壶、如意扁腹壶等等,皆是在传统壶型的基础上的二度创作,融入了他独有的风格。他总是在寻找传统壶型的可变因素,结合自己的工艺特长,以及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做出更适宜现代人品玩的造型。

 

  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物尽其用,而将美感与实用相结合才算完满。这是王仕平执着追求的方向,我们分明看到这两者的结合已经渗入到他的壶中。他说在创作这些壶的时候,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很重要,美,是一方面,实用,更是给予壶自身价值体现的直接载体。

  从美趣中赋予壶生命力,从实用中彰显壶最原始的价值,是王仕平对于做壶的一贯态度。他总说,只要我的壶好,自然就会吸引到欣赏它的人。没有刻意,没有做作。一切顺其自然,这是一种源于自信的姿态。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