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

时间:2010-07-13 来源:紫砂之家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 - 莲风堂 - 莲风堂
  霍松林先生,1921年生,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高校文科教学科研工作。现任陕西师大文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
  
----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图文)

    “六书造文字,八法创艺术;实用兼艺术,神气贯骨肉。骨健血肉活,神完精气足;顾盼乃生情,飒爽若新沐。刚健含婀娜,韶秀寓清淑;浑厚异墨猪,雄厚非武卒;或翩若惊鸿,或猛似霜鹘;虎啸助龙骧,风浪起尺幅。变化固我在,成家非一蹴。入门须切正,一笔不可忽;功到自然成,循序毋求速。文字本工具,诗文载以出;书写传情意,字随情起伏;情变字亦变,万变宜可读。。。。。。。。”------霍松林《论书诗》
  霍松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霍先生的诗歌,写尽了人世沧桑。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刚正不阿、勇于独抒己见的学术品格。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祸害,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但在文革的囚境中,霍先生却每每在挨批的现场,非但敢于“拒不认罪”,而且还将造反派们驳得哑口无言。这种凌然不屈,生死自在的气慨令人折服。
  霍松林先生, 192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琥珀乡霍家川的一个小山村。他5岁开始习毛笔字从颜、柳旁及欧、虞、李北海诸家,又杂临篆、隶、北魏等。这为他的书法奠定了相当的基础。解放后,重点浏览古人碑帖、手迹,从纷繁的古迹名帖中吸取营养,终于自成 “刚健婀娜,雄浑朴茂”的个性书风。翻开霍松林先生的书法作品集,其作品的含蓄蕴藉和内美深长的韵味,吸引我一页一页细细品读着。特别是以下几点让我非常感怀: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 - 莲风堂 - 莲风堂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 - 莲风堂 - 莲风堂

  一,无意作书家,却自成一家
  霍松林先生青年时代负笈南游,结识了不少大书法家,论学谈艺,获益良多。1946年至1949年期间,他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时经常向于右任先生请益,于右任先生曾对他讲“有志之士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这段话使霍松林茅塞顿开。
  霍先生曾说:“书法嘛,还是要写自己的。我没有刻意学习于先生的字。” “变化固我在,成家非一蹴”。基于这样的认识,霍老的书法没有象许多书家一样,终身摹仿不已,却毫无建树地停留于“临”,满足于“象”的初浅层次。其实,已有之法是由前人创造并总结出来的,随着时代的更迭,人情的推移,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所以他从不刻意于古法,而是在数十年的广采博取中不断地将古来成法转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才能充分吐露和倾泄自己的心声。
  霍松林先生和历代大学者一样,无意成为书家。但正因为毫无功利目的地听任心腕之交应,朴实不拘,日积月累中很自然地写出了很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风格面貌和独具个性的意象心线。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 - 莲风堂 - 莲风堂

  二,拙中见巧,朴实内美
  霍先生的书法作品,点画坚浑开张,运笔舒缓沉着,结体茂密雄秀,章法朴实自然。从单字到整体,稳健洒落、一任自然而顾盼有致。没有丝毫的刻意讨俏、故作姿态。诚然,“作书如作人”。表面的华丽其实不难,难的是从内里让人玩味、深思,给人以启发。书法艺术在夯实厚重的国学基础之后,才能彰显文化之美,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书品。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创作体验可以提高书法的意境。霍先生的书法之所以如此真切朴实,拙中见巧,富有精神内涵,别具一种活生生的生命风采,正是他内在的品格、学问、事功、阅历、胸襟、气度在书法上的展现。
  三,血浓骨老,内劲充盈
  霍松林先生的书法擅逆笔涩进,通过笔锋内藏的运动,使点画内部饱满,显示出一种沉雄雍容的大度大气的美感。一般的书写都是顺着点画走势行进的,然而霍老的行笔却如“逆水行舟”,铺毫充分开张,八面出击,将墨运送到点画的各个部位。这样的笔墨自然内劲充盈,血浓骨老。包括从笔势到笔意等无形的内涵。逆笔涩进书写出来的点画,沉实不飘浮、紧密不松夸,其点画两端锋不外露,圆浑钝厚,将力量积蓄在点画之内,这是一种向内聚拢的运动,同时是一种向内生发的势,因而能产生一种沉实饱满的内劲,静中寓动,增强了点画的生命意味。我以为,这也是霍松林先生的书法之所以耐看的重要原因所在。

笔底见风雷 涛声出松林----霍松林先生书法摭谈 - 莲风堂 - 莲风堂

  四,几点启发
  1,面对文革中的非人遭遇,霍松林先生却能够将深重的苦难转化为成就道业的资粮。也许这正是霍松林先生对“囚境”的的一种“自救”和精神的超越。人格精神是艺术进入崇高境界的必要因素。没有崇高的人格精神,就不可能产生崇高境界的艺术作品。“以艺进道”是艺术家高扬大自然的道德精神,提高人格境界,升华人性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为了改善艺术创作的层次、生活的状况,同时也是摆脱环境际遇等生成的个人的孤陋偏私的一种“自救”。在这样的自救中,我们能够避免或减轻我们的不幸与茫然,从而更多更好地感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获得精神的超越。
  2,书法显示着作者的学识胸襟才情。反之,作者的学识胸襟才情也决定着书艺的境界。二、三年可以快速集训出一批获奖高手,却培养不出真正的书法国手。当今书坛,能写一手好字的委实不少,有的是刻意聪明、争奇斗艳。但能将字写得有法近道、直指人心、感人肺腑者就少之又少。艺术一旦沦为争名夺利的实用手段,其结果将是精神理想的幻灭,艺术的品位、情趣、境界就无由滋生。
  3,艺术是鱼,文化是水。书法之美,从人心流出,同时也流出人心之美,是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书写技巧的全息协同。诗文语义在于兴发胸中之意,通过语句营造意境;书法则在于借助文字点画,通过笔墨的挥运营造意境。诗文与书法的全息相契,是中国艺术复合性、整体性的体现,也是重要的书法传统之一。时下的书坛,正缺少象霍松林先生这样能“情动形言”,文书两得,能表现自我心声,留下生命印迹的作品。以自作诗文为书法作品的题材,有利在神、意、势、情、韵等多方面的互相生发,同时也是一个使书法作品更具内蕴、更具“学问文章之气”的有效途径。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