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读“吴淑英壶艺” -----引用

读“吴淑英壶艺” -----引用

时间:2010-07-12 来源:紫砂之家

  我的“壶艺追求:多文气、少匠气,走‘艺人文人化’之路”,是学问型女陶艺家吴淑英先生新出的自我小结的集子的开篇语。
  “走‘艺人文人化’之路”,一看到这句话,我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激动。作为一个壶友,我希望多知道一些紫砂的历史、知识与经验。在学习紫砂史中,我拜读了吴淑英范伟群、周余华合著的《宜兴紫砂史》,也研究了宜兴紫砂界当前的发展状况,看到了紫砂人才队伍出现了“艺人文人化与文人艺人化”的现象,并于2007年9月8日写了“冉冉升起的两化人才”的文章。因为吴先生不仅是陶艺家,也是紫砂史作者,我探讨“两化人才”的问题是个紫砂史的新气象,也因为我在文章中引证了她参与写作的《宜兴紫砂史》,我冒昧的致信请教。我没有想到吴先生主动约请范伟群、周余华两位认真的研究了我的文章和提出的观点,并给予了认真负责的肯定,表现了她在理论钻研方面的严肃认真态度。
  天下事无独有偶。我有上面的一个没有想到,今天又来了一个没有想到,在吴先生的这本新集子中,她竟“礼贤下士”的把“走‘艺人文人化’之路”,作为其壶艺追求,写进了她平实、生动,且文气芊芊的开篇语中,真令我受宠若惊。如果说作为一个颇有名气的紫砂人肯定一个壶友的观点,是一种认真负责,那么能把壶友的观点写进自己的集子,我想这是文人学者型的胸怀、气度。什么是“虚怀若谷”,何谓“有容乃大”,今天我从“吴淑英壶艺”集里读到了,也读懂了。
   “艺人文人化”是一个值得大书一笔的新气象。在宜兴陶瓷协会和范家壶庄联合举办的“2007我和紫砂”的征文中,我的“散论书卷气引进壶艺品评”得了二等奖。其论文的基点正是立于“两化人才”的立论上的,这说明这一发现也引起专家评委的关注与肯定。
   “艺人文人化”的现象,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已显现端倪。1989年徐秀棠先生写了“紫砂陶刻艺术初论”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在谈体会、讲实践、做研究中,生动的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艺人文人化”的鲜明形象。那时他正是52岁的金色年华,可以说“文化、壶艺双修已臻佳境”。他在这篇文章的“我的陶刻观”一节中写到:“我不同于文人介入,而是茗壶的直接设计者、制作者,有自如操作刀的基本功,故在铭刻是由不自觉地遵循到有意识地自如过程。”接着他生动讲述自己创作铭文、设计上壶、雕刻成品的几个故事。你若看到这段文章,就会看到一位“艺人文人化”的大家创作的电视短剧:他有感而发,他创作的铭文闪耀着文学与哲理的光彩,他在壶的整体构思中谋篇布局、设计书法形态,然后心命于手,手挥于刀,接着是刀舞砂飞,转眼间一款佳作问世。是啊,徐秀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他是紫砂艺术史上的“艺人文人化”的文人。
   “艺人文人化”是宜兴紫砂艺术史上出现的喜人的新气象,是紫砂艺术攀登中国主流艺术巅峰的历史呼唤,必然要求。在这攀登峰巅的群英中,吴淑英范伟群等是其中的代表。朋友,看一看“吴淑英壶艺”,你也会和我一样清晰地看到,她已把“多文气、少匠气,走‘艺人文人化’之路”的壶艺追求,化为一本扎实多彩,而又弥漫着郁郁芊芊学问文章之气的《吴淑英壶艺》;同样你还会感到她有继续前行的志向和潜能。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作为壶友我愿为“艺人文人化和文人艺人化”继续鼓与呼。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