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5 来源:紫砂之家
绞泥技术始于唐代,原产地主要在山西、河南和陕西一带,它是用白、褐两色(或多色)泥料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按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或全器利用绞泥成型,再施釉烧成呈绞纹的器物。绞泥技术成型异常艰难,但能工巧匠可以自如地按泥料绞合,因为方式的不尽相同,造就了各种变幻的锦绣花纹,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代的绞泥瓷器比唐代又有了提高,内容愈加丰硕,技术含量要求更加苛刻,产品更具东方神奇魅力。到明代,瓷器绞泥几乎绝迹、失传。然而,这种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如今在宜兴的紫砂中重放异彩,且技艺娴熟。
在宜兴,有一位擅长绞泥工艺的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巨匠顾泽军。其作品造型讲究点、线、面与精、气、神的结合,每制一壶,均缜密设计,刻意求工,其所制紫砂壶,用精选出的纯自然紫砂五彩土,经古法炼泥密制,保证紫砂壶的特有机能,称之为“绿色紫砂”,其创作的绞泥紫砂壶《长江颂》和《黄河颂》等作品屡获殊荣。
顾泽军制作的绞泥山水作品无拘无束,不受压抑的线条天然地表现出来。他以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没有外加人为因素,浑然天成。见诸于做壶,则需要秉持顺畅平和的心态,需有一种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的境界,才能做得更好。
顾泽军的《长江颂》,整个壶体体现出一个“颂”字,用绞泥做成曲折起伏,有疏有密的川流形态。远看山刚水柔,壶嘴呈弯弓形,仿佛在述说着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底部宽广敦实,显示山河稳固的特点,这件绞泥作品荣获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银奖。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