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4-08 来源:紫砂之家
早就知道在宜兴丁蜀镇川埠有个上袁村。“家家捶泥、户户制陶”的上袁村,堪称宜兴紫砂工艺人才的摇篮。上袁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为紫砂村。
说起这里的制陶,至少已有65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先民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烧造陶器了,历经原始社会的各个阶段,数千年泥火不绝。传说上袁一带的百姓,原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有一天,村里忽然来了一位形貌怪异的云游僧人,只见他边走边喊:“卖富贵土!卖富贵土!”村民出于好奇纷纷出门观看。僧人见人们不理睬他,便高声喊道;“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几位老人觉得奇怪,便跟着他一直走向黄龙山、青龙山。在一个拐弯处,僧人忽然不见了,老人们四下张望,忽见山坡上有几个新开挖的土坑,里面尽是五颜六色的泥土。老人把这些奇妙的“五色土”带回去捣练、烧制,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村民们纷纷仿效,从此遂有了享誉世界的紫砂陶。这位异僧就是紫砂陶的开山祖师。为这位祖师雕塑造像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他在1984年创作了栩栩如生的紫砂雕塑《始陶异僧》。这位异僧布衲短衫,脚着芒鞋,身背斗笠,加上怪异的额头,诡秘的笑容,完全是一副云游僧人的形象。可见徐秀棠大师与远古的异僧进行了无数次心灵的对视和沟通。上袁村的数十位紫砂名人,先后在云游般的憧憬和梦想中走来。
明清时期,上袁村的紫砂陶艺日益精湛,名家辈出。如从明清以来的壶艺高手惠孟臣、陈鸣远、邵大亨、程寿珍、王寅春、顾景舟等等,都是这个村的骄傲。数十位大师云集一村,不能不说是陶艺奇观。
今春二月,达文兄和几位朋友相邀我去上袁。在村口,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标志是一座高大庄重的牌楼,牌楼上闪耀着顾景舟大师书写的“紫砂村”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牌楼下是一座巨型紫砂壶雕塑。在达文兄的引领下,到了高奋荣陶艺制作中心,只见紫砂村336号门面墙上方“上袁紫砂”四个大字分外耀目,可见这里的主人对上袁紫砂的一片深情。见到主人高奋荣先生,犹如见到村口的那把大茶壶:高逸、敦实、大方。40多岁的高奋荣,不善言语,见到我只是握握手,便忙着烫壶温盅、投汤斟茶。我边品茶边赏壶,发现高奋荣最大的特点是他自己很少说话,而让他制作的紫砂壶说话。
我相信让紫砂壶说话比主人说话更有感染力。每个工艺师的紫砂作品,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性格品位乃至灵魂意境都注入其中。品读高奋荣的壶,造型简练大方,于平淡中含浓烈,平易中显新奇,一如人品:端正稳重、质朴自然。闲聊中,高奋荣说:紫砂壶说到底,就是主人塑造的另一个自己。外形好比人的服饰和脸谱,厚实的倒是壶的本色。紫而不嫣、墨而不黑、红而不赤,这是地地道道的本色,它既保持了紫砂纯正古朴的原色,又在气质品位等元素上有所升华。这不仅仅是紫砂对主人的恩赐和厚爱,而且是对人生的一种寄托和启迪。想不到这位玩泥人还玩出了一番通俗而高雅的理论。
大凡优秀的工艺师后面都有一位高手。高奋荣的师傅是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先生。高奋荣和达文兄陪我走进季益顺的陶艺中心,只见室内的各种紫砂艺术品、墙上挂着的名人书画,清新雅致的工作台,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独有的紫砂韵味和陶艺风格。季益顺的热情、亲和,伴着他亲手泡制的茶香,使我们沉浸于艺韵深厚的愉悦之中。紫砂壶千姿百态,都有它生命的活力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季益顺的紫砂陈列馆,每一件紫砂壶作品都可以让人驻足,倾听其感人且传神的故事。获国家级金奖和银奖的许多作品,如《寿星竹提梁壶》、《祝好运》、《吉祥组壶》、《神往茶具》以及《五子登科壶》等等,都是季先生运用嵌泥、书法、绘画、浮雕等多种艺术,通过他独特思维的灵感之门,传达出不同凡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上袁紫砂,后继有人。传承紫砂艺术的使者,正在不断创造着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东方艺术瑰宝。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