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赏析鲍峰岩紫砂壶艺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赏析鲍峰岩紫砂壶艺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时间:2007-08-29 来源:紫砂之家

合欢提梁壶》

     紫砂壶主要是用紫砂泥做成的,俗称该泥叫“泥中泥”和“岩中岩”,是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的统称。紫砂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寿县、山东博山、广东潮邑和江苏宜兴等地。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上品的紫砂当属江苏宜兴。宜兴紫砂壶制作工艺源出宋代而鼎盛于明清之际。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制陶名家,从万历到明末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大名家”。明万历年间迎来了紫砂壶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时期,以时大彬为代表制作的紫砂壶被宫廷收藏和重视,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也颇有名气。到了清初,继时大彬后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家是陈鸣远,他制作的《仿生壶》把自然界中的瓜果、树木、花草形制纳入融入壶的设计之中。到乾隆嘉庆时,以陈曼生和杨彭年为代表开创了文人参与到紫砂壶设计、制作中先河。黄玉麟、邵大享是咸丰、光绪末期的紫砂名匠代表。20世纪初叶,诞生了以顾景舟、王寅春蒋蓉等人最为著名的制壶名家,其中。这些大师优秀的紫砂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视为珍贵的艺术品而收藏。

    近年来,宜兴青年高级工艺美术师鲍峰岩的紫砂壶,逐渐引起收藏者的关注。他的作品集传统造型继承和时尚文化元素相融合,既有“雄伟劲直、豪放雄浑的阳刚大气之美”,有具“柔婉幽远、飘逸含蓄的阴柔纤细之恬静”。以其“圆”、“稳”、“匀”、“正”的艺术风格和“色泽自然素雅、器形古拙和谐、气韵灵动高贵”受到一些文人雅士喜爱。每年由他手工制作的几十件作品大都会以较高的价值被收藏者和文人雅士购得。2007年8月4日,他捐赠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一把“粗砂高筒壶” 拍出了四万价格。

 

    鲍峰岩出身制陶世家,是江苏宜兴百年老字号“鲍鼎泰”的后人,也是江苏陶业世家第四代传人。因其母张红华是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弟子,鲍峰岩也耳濡目染得到顾景舟的真传。1983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工作后,有幸从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艺。吕尧臣以“吕氏绞泥”技艺独步壶坛。在他手下,紫砂壶的色彩会像云霞一样绚丽多彩,因此有“壶艺魔术师”美誉。鲍峰岩经过十五年的学艺历练,从1990年紫砂作品《翠竹玩石》获得首届景德镇杯国际陶艺精品评比二等奖起,他的制壶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1年代表作《汉圆提梁》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

     鲍峰岩的作品首先是以气势雄浑,色泽古雅,恬静美感打动藏家。2005年曾在香港就发生过多位藏家抢收他一把“运通壶”的趣闻。“运通壶”其外轮廓造型以微曲线巧妙组成,给人的视觉效果是轻松而休闲。这把壶的最大特点是在细部处理上独具匠心。为了衬托壶体的气魄,在制壶过程中使用的云肩线特别薄,而且又特别窄。壶嘴与壶把映衬协调,既考虑形式上的贯气,又注重实用时的顺势。盖钮曲度变化自然,增加了整体的艺术效果。通过观赏和把玩,似乎能够达到怡目养神、舒展身心的效果。

 《矮掇只壶》(冯远画)

 《汉圆提梁壶》

 《大三弯嘴石瓢壶》(何水法画)

    他善用自然色,把红泥本色作为基础;善于吸收各种工艺手法,在业务学习上能够兼收并蓄,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潜心琢磨,消化吸收,以丰富自己的创新设计。鲍峰岩的紫砂壶作品包含很强烈的情感意象,在设定的创作主题中流露出自身的审美理想和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他善于把大自然中的自然意象巧妙的运用到紫砂壶设计制作之中,使壶的实体之美不仅会让人有联想的空间虚境之美,丰富而深远的意蕴作品极富生命力。

 

    高筒壶是鲍峰岩作品中比较有特点的设计。粗砂高筒壶是传统紫砂壶代表作之一,主要特征是造型生动活泼,情趣性强,色彩来源与自然,易让人接受。选用上等紫砂原矿精炼而成,全手工制作。壶身直而有度,嘴直而冲,耳垂把桥钮,壶身刻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整个器形端庄沉稳,壶盖、流柄等各部位比例协调,整体感强,此壶由于形体大,在烧制过程中难度极高。“粗砂高筒壶”就是他在从事这方面创作工作经历的一个里程碑,也为紫砂花器行业作了新的诠释。

    他能够准确把握曲线。曲线最能体现壶的张力和流畅感。它既不能有直线的生硬,也不能有标准圆弧的柔弱,由此延伸到紫砂壶上,曲线的把握运用就要很深的功力,否则就会显得生硬、板滞,软弱无力。鲍峰岩的另一代表作《汉圆提梁》壶便是一件显示在运用曲线功力深厚的大气之作。简练劲挺的提梁凌空而起,虚实相间而又曲直刚柔,极具匠心。该壶虽然造型简洁,但结构非常科学,壶身丰满活泼,整体轮廓端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

    寓俏丽于刚健之中。既有形式上的贯气,又兼实用上的理趣。清晰的线条与方圆凸显壶体挺拔有力,“血肉”温润饱满。在材质、工艺、内涵、形体上都达到了最高境界。远观其壶,能够给人一种风韵别致的感觉。

 《井栏壶》

《哲如小品壶(朱泥)》

《特大一粒珠(紫泥)》

 

 《大彬如意壶》

   他非常注重神形意象。紫砂壶是抽象的器物,造型的内在气质是要靠壶的神韵和神彩表现出来的。如果单纯的造型形体构成的紫砂壶,只有外形而无神,就不会使人喜爱和欣赏。“工”是人为的努力可以做到的,而要达到紫砂壶“境生象外”的最高境界需要超越技艺的悟性和表现意识才可实现的。他的紫砂作品虚实对应体现着中国美学精神,许多重复传统样式紫砂陶艺作品在他的手中都能得其神。我们来看鲍峰岩《合欢提梁》,扁球状的此壶的身筒大且丰满。但却没有给人笨重的感觉。提梁硕大的圆环所形成的“虚”空间更大,更空,甚至和“实”的部分不成比例。但由于此壶身筒部分的形体饱满、筋纹刚健,再加上“虚”的部分本身有空灵之感,所以并不让人感觉有什么不协调。而且上下两个圆弧构成鲜明的虚实对照,使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正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他这样大胆运用虚实的设计,仿古不复古,通过创造形象的“实”来引起观者想象的“虚”,把人们带入朦胧的想象和境界。

    鲍峰岩的《上新桥》深得紫砂大师顾景舟《上新桥》的精髓,但形与意的完美结合又属于鲍峰岩自己的东西,无论是身筒上荡漾的波纹,还是能让人联想到江南的石桥的桥形钮及形似小舟的圈上飞扣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象,他借助经过提炼、简化的形,写意地表现出的神韵和意趣洋溢着对江南水乡的挚爱感情。

    在制壶过程中,要想真正达到 “圆、稳、匀、正”,甚至要达到珠圆玉润的地步,是十分不易的。在圆壶中也是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地做到“珠圆”的,鲍峰岩的《一粒圆》不仅注重多个大小、弧度不同圆形的重叠、变化、映衬和壶身壶盖壶钮的圆形对照,特别细致对圆形把圈与壶身的对照关系处理,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壶体的“圆润”之美。

 

    鲍峰岩具有处理多种造型的能力。他在紫砂工艺创新设计方面取得的成绩,既是他刻苦学习勤奋实践的结果,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又是他受名师真传的结果。鲍峰岩一开始就是跟从吕尧臣大师学习紫砂工艺。吕尧臣大师作品风格浑厚老成,严整精致之中无雕琢之气,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鲍峰岩。在从师学习的基础上,他1986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造型设计,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得心得法的去创新设计壶的造型影响很大。这些年来,他注重学习设计方法,研究造型的形式法则,注意提高艺术修养,广泛地涉猎古代陶瓷、青铜、玉器、漆器、及家具工艺的造型。无论是参观博物馆,还是看画册,他是静下心来在一件作品面前看很久,全神贯注地去学习和研究。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得失,找出存在的缺点。在进行新的设计过程中,同伴和老师们的意见他都虚心听取,许多有益的建议促使他的作品在修改中完善。

    他还通过不间断地临慕紫砂名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和认识紫砂造型的规律,掌握各种处理手法。他把临慕作为提高认识,掌握规律,开拓思路,磨炼技艺的重要课程。他在临慕之前总是先反复地思索,认真分析原作的特征,揣摩作者的设计构思,推断工艺步骤和方法。在进行具体临慕操作过程中,进一步考虑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技法的结合。他总是一面做,一面想,即便休息时,也在想着作品的精到之处,使一些优秀作品的造型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借助于临慕启发自己的思路,认识形式法则的所在。从他手中出来的每件作品造型的特点突出,形体变化有着显著的差别,每件产品的风格鲜明,多姿多彩,毫无雷同或重复之感。2005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陶瓷展销会上,博得中外人士的称赞,数十件作品为香港的收藏家视为珍品而收购。

 

    鲍峰岩虚心汲取各家所长。传统工艺美术有时会因为师承单一而影响发展。鲍峰岩在学习一家之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其它各家之长来丰富自己的修养和技能。他的母亲张红华也是一位紫砂工艺大师,是顾景舟真传女弟子。其“提梁石瓢壶”被北京大学收藏后由许智宏校长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创作的“华天壶”、“古玉壶”、“青泉壶”、“上新桥”等先后被中南海紫光阁、美国凤凰城美术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鲍峰岩用“转益多师”而没有门户之见的学习态度,使他在专业上收益非浅。在自身努力和大师们的指导影响下,使他的设计和技艺不断得到了提高,开阔了对紫砂艺术的认识。鲍峰岩在紫砂设计方面的成长,不仅与老艺人的指导分不开,而且还得到了母亲的帮助,同辈人的技艺切磋,相互启发,也促进了鲍峰岩在艺术上的进展。因此,他手出的“古拙端庄、和润浑厚”紫砂壶完全是得益于采撷历代名手之长处。

    紫砂壶既是物质产物,又是精神产品。紫砂壶所包容的传统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情感气质方式都是和制作者本人相联系的。好的紫砂作品透过艺术的形象可以让人达到心灵交流的感觉。紫砂壶能够成为世间茶具之首主要原因除具有优良的宜茶功能的实用价值外,是紫砂陶艺空间中包容着许多深厚的文化。从明代中期起,紫砂壶自它从一般的日用品“脱胎换面” 那一天起,就与文化艺术结下了不结之缘,历代文人对紫砂壶的关注、钟爱、参与,乃至与艺人联手合作,紫砂壶逐渐成为集造型、金石、雕刻及书法、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品,成为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文人墨客的雅好。

 

    “有文化底蕴的紫砂壶才有生命力”是鲍峰岩所追求的作品灵魂。他通过不断地思索和探求,领悟到紫砂陶艺在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技是器物基础,艺则是精神基础,对紫砂制作来说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精湛的技法,就不会使作品有很强的表现力。没有艺术修养,作品只会徒有其表,流于空泛和枯燥。正是他对紫砂艺术的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对文化艺术学识的汲取,深深地影响着鲍峰岩紫砂陶艺的发展。因此,他在壶的造型、图案等装饰中都注入了各种思想。这些思想使得壶艺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正是这些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美感,使得作品的美感更具立体感,使人品之有味,赏之更美。

    “只有把紫砂壶变成有艺术生命的雕塑,才富有生气与活力”是鲍峰岩对紫砂壶艺的理解和感悟。鲍峰岩把艺术创意看作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他开始研究自然,研究社会,将自然中存在的美的因素从“紫砂”中“提炼”出来,与社会思想美共同融揉,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从中获得各种美的享受。他的每件作品不同的艺术创意,既体现了独一无二的珍贵性,又充分显示了鲍峰岩特有的天赋和机敏才智,闪烁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这也促使他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不断的追求,不断地发现新的美感,不断创作新的艺术作品,使人们能够从他的作品中不断地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

    “让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达到和谐统一”是鲍峰岩作品的孜孜追求。做紫砂壶是对艺术感悟与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创造性劳动,他除需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聪慧的悟性外,还需要制作者深厚文化修养和创作灵感能够迅速体现在器物造型上的能力。工艺大师手中出来的紫砂壶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一件器皿。因此,鲍峰岩广交天下文友,有画家、有书家、有学者,他把与文人的相识、相知,交流切磋,作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的学习机会。他注重汲取前人成功经历和做法,艺纳百川。著名制壶大师时大彬例子对鲍峰岩影响很深。时大彬早期的作品上还需请人在壶体上挥毫代书,后因结交文人学士,不但制壶风格由大及小,为之一变,而且书法大为长进,“削竹镌留十字铭,居然楷法本黄庭”;制壶大家陈鸣远“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他与海宁名士扬忠纳等交友甚深,影响所及不但制壶上面“一技之能,世间特出”,而且“形制款识,无不精妙”,铭刻书法古朴雅丽,有晋唐风格;等等这些,成为他学习的典范。

 

    鲍峰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发现,紫砂壶艺与唐诗宋词,在其艺术形式上具有十分惊人的相似性。与唐诗宋词一样,紫砂壶艺经过了较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也形成了自身完整的艺术体系。紫砂壶那有限的艺术空间,特别的成型方法,特定的使用功能,精湛的制作技艺,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创意,在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特定的艺术要求,也成为壶艺自身的艺术格律。唐诗宋词对字数、句数、读音的平仄、句子的对仗及押韵等都有十分规范而又严格的规定,这些便是格律。在较少的字数、平仄、押韵的制约下,必须字酌句斟,反复推敲。壶艺也必须在其成型特性的制约下,最大限度地追求“言简意赅”。简练既是工艺所必须,又成为壶艺的艺术特色。紫砂壶艺,就是在不断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这些“格律”,组成了自身完整的艺术体系,成为一种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鲍峰岩深知,在这十分有限的艺术空间中想创造出“千古绝唱”紫砂佳品,必须要以独特的艺术创意和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自身的艺术天赋和聪明才智才可得以实现。

    鲍峰岩从不忽略紫砂壶其舒适性的使用功能,他把紫砂壶泡茶的使用功能看作为其艺术形式的天然属性,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泡茶时,滴子、口盖、把手、壶嘴等都有其各自的功能,都要追求最大限度的方便和舒适,使人在使用和享受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心满意足之感,这是不同于艺术美感而又与艺术美感紧密相连的一种美感。鲍峰岩认为人们会觉得一件使用舒适的作品会更美。

 

    一件完美的器物,正如一部小说,情节是必要的,但没有细节就不能传神。鲍峰岩把紫砂壶上的纹样、雕刻、文字内容、贴花形体位置,当作文学中的“细节”来处理,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观赏性。鲍峰岩说,他至今还把已故“壶艺泰斗”顾景舟生前所说的“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句话当作艺术的座右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才感悟出紫砂壶“功在其外,神在壶内”的艺术真谛。

    鲍峰岩紫砂壶作品大都没有复杂的层次,没有艳丽的色彩,突出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他往往采用简洁明晰的线条、方圆展示质朴本色。有的款式使人一望便觉书卷气扑面而来,这种强烈的文化内涵也是打动我要写他的主要原因。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