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传世紫砂器:鸣远松鼠柿子壶

传世紫砂器:鸣远松鼠柿子壶

时间:2025-04-24 来源:紫砂之家

图片

清早期·陈鸣远制子式先生上款紫泥松鼠柿子

款识:陈鸣远(器身款);鸣远(刻款)

镌刻:子式先生。鸣远。 


江天暮低,白鸟惊飞,两岸芦苇风生,前山邈邈难认。霎时间龙溪(苕水之古名)崩如帛裂,薄船不抵掣撞,船翁手挥白雨,执篙平水,幸而脱险。然而数月精心抟制的砂坯,归化江底,与钱山漾史前遗陶永久作伴。塘栖诗人金张得知此番惊险,哀砂苑之失,堪比陆游百篇《山南杂诗》坠水永佚,大呼“百首望云舟里坠,水啮泥融了没痕。苕西波浪前山漾,更有陈生茶具魂”。翻忆江涛,并非百无一剩。天运升沉,诸事亦当留痕。当下鸣远真器扑朔迷离,其真正传世之作一旦证显,必独步脱行于民国敬仿之“寄托器”迷雾之外。星沙日转,此番西泠十五周年庆典秋拍,里程碑式征得—— <清早期·陈鸣远制子式先生上款紫泥松鼠柿子壶>此至罕灵物,亦有嘉庆年间张廷济赏玩传拓辅证,无疑弥补了从时大彬到陈曼生之“文人紫砂”私藏链中至要的缺环!小小松鼠栖于方柿之上,动脱自由之心,因何停栖?大哉格物之工,妙得一瞬!不由再叹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永绝伦。

图片
图片

关于陈鸣远的史料阙如,幸而宜兴档案馆对馆藏敦本堂《陈氏宗谱》的整理,厘定了陈鸣远的生卒情况,而清初塘栖诗人金张所著《岕老编年诗钞》中二十二首关于陈鸣远的纪年诗文,则提供了自康熙丙寅(1686年)至康熙甲戌(1694年)近十年间陈鸣远游栖江南的大量宝贵线索。清光绪《唐棲志》卷五《园亭别墅》载:“半亩园,在西小河南垞,里人邵寉亭所构,中有玉玲珑馆,面山环水。尝为程明远寓居,抟制砂壶,名重一时”。或许距离康熙朝时间太久,陈鸣远的名字被讹称为程明远,玉玲珑馆主人邵寉亭实为邵寉田。然而陈鸣远中年寓居塘栖制作紫砂器物名重一时,可以从大量名士诗文及珍贵传世真器之铭文得以证实。

图片

康熙丙寅年,鸣远与诗人金张定交于塘栖,此时他仅三十九岁便以知名艺人的身份被载入《宜兴县志》,并“特为表之”。数年前,青年陈鸣远得到“复社四公子”陈维崧的推举,在阳羡派词人的词赋中打响了名气。人到中年,他来到杭嘉湖平原,在江南望族的伴生游艺中,自由放逐艺术天赋,开启了创作的鼎盛时期。


三吴烟水间,小艇岁去来。

生涯到处踪无定,问讯从今期有常。

荆溪船载双壶至,上凿黄叶诗翁字。

三春不至人频问,五日为期我独留。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开篇描述的水难之险无法阻隔塘栖文士商人对陈鸣远的喜爱和思念。只要有一段时间不来塘栖,大家便四处查问他的下落。陈鸣远以其高超的紫砂技艺结交了当时江南许多文士,塘栖金张、邵寉田、宋受谷、卓蔗村,海盐张柯,海宁曹廉让、杨中允,桐乡汪文柏、吴之振、马思赞等。他们将陈鸣远邀请至家中制作茗壶,切磋陶艺。这样的相邀寓居,是文士间的礼遇,也为艺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空间。自由之栖,既是短暂的停留,也代表无限的可能,奔波间有所寄托,吁嗟人生惟是友朋乐极。此灵壶的壶身铭刻“子式先生”,子鼠与柿的创意或取自“子式”谐音,从书法风格看,为鸣远知交也是与之多次合作的海宁曹廉让手笔无疑。上款“子式先生”何人?是否为塘栖前贤?我们依然从金张的《岕老编年诗钞》中获得重要线索。

图片

《卓子式堂中看小女伶》

除非三十又三天,此曲人间哪得然。

乳燕雏莺初学语,书堂长夜恍游仙。

早逢青帝行春令,不羡秦皇入海船。

自揑檀槽堪送老,抱琴何苦访成连。 


《日过众白堂看垒石赠叔祥》

张翁两度来,旧迹尚可覆。

前岁东园中,一涧开微绿。

无壑而有丘,妙手补之足 …


另据《唐栖志略》载鉴微长老工诗善画,寓卓子式东园,岕山赠诗云:

以前了不曾相识,直造草堂一揖毕。

不烦片纸为先容,如此论交亦奇特。

东园公子能留宾,嗟赏不为旁人惑 …


第一首诗写的是金张到卓子式的园中看戏,卓氏亲自上台教演;第二首中的张翁,乃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造园叠山大师张熊(张南垣之子),张熊受邀改造的东园,即是卓子式的园;第三首诗题中的鉴微,是当时与塘栖金张、卓庶村等文人交往的一位外地诗人,姓曹,金张写此诗之时,鉴微正寓居卓子式东园。由此,“塘栖卓氏”及“卓氏东园”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


卓氏为塘棲望族,富甲一方,阡陌间架,牵连郡邑,僮客数百人,转榖鸣绕,昼夜不绝(黄宗羲为卓麟异夫妇作)。其居塘栖六百年,文化优渥。第七世至第十一世是家族的极盛时代。此时的卓氏家族不仅有人经商、有人为官、有人倡明经学、有人以诗闻名。根据诗文唱和往来,金张、宋受谷、都有唱和诗赠送给陈鸣远。其中也包括前文提到的第十一世卓长龄(蔗村)。查慎行晚年曾应卓氏后人之请为卓蔗村诗集作序:是时东南结社之事方兴,蔗村及张岕老辈为一乡领袖,四方士大夫往西吴、东越者,必弭楫造庐,户外之履常满,酒阑灯灺,阄韵分题。从活动的年代推断,这位“东园公子”卓子式同样当为卓氏第十一世,通过金张等人与陈鸣远产生风雅交集。子式先生翩翩文艺公子,或许受到前辈戏曲家卓人月的影响,在家中效仿汤显祖“自揑檀槽教小伶”,演习自己新的创作,一字一句,檀痕点点,排遣自我,排演人生。

图片

寓居是流动性的。诗人金张本人是园艺高手,他喜欢在自己租赁的园中接待像陈鸣远兄弟一样的朋友,在下雨的夜晚与鸣远和塘栖文人一起谈论苏东坡的诗词及前人的词牌,同样也爱带他的朋友们前往塘栖各家园宇胜迹,结交更多的朋友。名邑多名园,可以推测,陈鸣远绝不是固定居住在邵氏半亩园中苦作,而是往来于各家之间展示高超的制壶技法,既有闭门定制的细作,偶尔也可以观摩他“急就”和即兴创作,那都是极具表现力的现场表演,那也唯有绝艺在身的人才能进入的名士社交网络。

图片

《介老编年诗抄》丁卯诗中,描述了陈鸣远的一次紫砂花货创作过程: 


剪纸以写生,画余记畴昔。

陈生手抟砂,于画又变格。

因知不朽艺,贵乎自开辟。

文章有妙悟,俯仰成陈迹。

隅尔指柿红,因利就土赤。

坐费半旬工,宛然树上摘。

片叶掩壶口,人想真创获。 


诗文前段以这次创作的题材开头,陈鸣远用砂泥仿照柿子作壶,柿叶巧妙地掩盖在壶口作为方华之盖,柿柿如意,这样的灵感来自市井生活,让人喜爱万分。


我欲刻君用,赝古欺俗客。

君私打小印,虚名颇自惜。

喜君来三番,以我为安宅。

来辄做数壶,愿一累至百。

有时督茗战,先声防水厄。

一笑阮生痴,人生几量屐。

但可破除闲,何论益无益。

君既署壶隐,我亦称壶癖。


诗文后段,当好友提出在新创作的壶上,打上前辈紫砂名师沈融的名款时,鸣远颇为自惜地婉拒了。“巧则因心古则摹,最嫌依样画葫芦”(金张《陈鸣远欲归留看试灯一日并与初得沈融扇面式》),鸣远多次提及的沈融或许就是其心目中拟定超越的目标之一。

图片

从来多众工,摹仿皆雷同。陈生一出发巧思,远与二子相争雄。作为时大彬后的一代大师,陈鸣远的作品涉及面很广,品种要丰富得多。面对当时华丽的宫廷紫砂,与粗陋的民间量货,如何坚持明代以来优秀的文人紫砂技艺,又顶住争议极尽纤巧扩大题材进行创新,他心中有笃定的传承之法。我们看到,古董店里出现鸣远的身影,他正在对前朝名家徐友泉的作品细细观摩,认真鉴定学习。唐栖至杭始成大河,其时曰“新开河”。往复风浪间,一代紫砂大师蹊径别开,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寿登八十二岁。因知不朽艺,贵乎自开辟。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风铃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