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7 来源:紫砂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陶瓷协会会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陶艺活动记事
1976年,全国工艺美展入选八件新型高档中小型花盆参展。
1979年,北京举办宜兴陶瓷展览,负责创制紫砂大件代表作“特大扁方凤耳瓶”,创历史新高,展后由澳大利亚收藏家收藏。
1984年3月,创制的“紫砂百寿瓶”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1986年6月,负责中南海紫光阁紫砂陈列品的总体方案工作,并亲自制作“特大紫砂百寿瓶”、“十六竹特大千筒盆”两对紫砂大件陈列品。
历年获奖记事
1982年《四季集景花盆》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
1983年《大长方梭型盆》在全国紫砂器同行质量评比优胜产品。
1983年《十件掌上盆》在江苏省轻工业科技成果新产品奖。
1984年《紫砂白寿瓶》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
一、整体价格趋势:从泡沫期到理性回调
2010-2013年泡沫期受紫砂市场整体炒作影响,顾绍培部分作品价格虚高。例如:
**《大供春壶》**在2013年中国嘉德秋拍以105.8万元成交,但2021年同款壶价格回落至32.2万元,跌幅达69% 。
**《高风亮节壶》**在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以345万元成交,而2021年同款壶价格在32.2万至69万元间波动 。
2015年后市场调整紫砂市场进入调整期,价格泡沫逐渐挤出,但获奖代表作及稀缺孤品仍保持高位。例如:
**《雪华壶》**2022年以181.7万元成交,延续高价 。
**《天龙鼎珠壶》**因工艺复杂且获奖记录显著,市场估价超500万元 。
2024-2025年稳中有升紫砂市场回暖,中高端代表作价格趋于稳定:
中型实用壶(如《华颖壶》《逸泉三足》)价格稳定在15万至50万元 。
大件陈设器(如紫砂花瓶)因稀缺性持续升值,例如1988年与沈汉生合作的《凤首博古对瓶》拍出54.88万元 。
二、高价代表作与市场标杆
国际获奖作品
《百寿瓶》(1984年德国莱比锡金奖作品)被中南海收藏,市场认可度极高,是紫砂领域首个国际金奖作品 。
**《天龙鼎珠壶》**以绞泥技法与铺砂工艺著称,拍卖价超500万元,成为其艺术价值的标杆 。
创新与文化融合作品
**《高风亮节壶》**以竹节为灵感,近年成交价在32.2万至345万元间波动,成为藏家热门选择 。
**《仰宇提梁壶》**铭刻诗文,兼具文人雅致与现代审美,2021年拍出16.1万元 。
三、价格影响因素
艺术性与工艺难度
线条美学(如《韵流壶》的三圈线修饰)与文人气息(如《壁泉壶》的篆刻)显著提升溢价 。
特殊泥料(如雪花绿泥)和全手工工艺(如壶嘴气密性)是高价关键 。
市场供需与流通性
孤品与早期作品(如1970年代紫砂花瓶)因存世量少,价格持续攀升 。
合作款(如与沈汉生、毛国强联名)增值显著,例如《花鸟诗文大香泉壶》拍出46万元 。
拍卖渠道与藏家偏好
头部拍卖行(如嘉德、保利)主导高价成交,私人交易活跃但需警惕仿品 。
藏家更青睐附有证书、印章及家族传承标识的作品 。
四、未来趋势与收藏建议
市场展望
稀缺性驱动升值:早期孤品、大件陈设器及特殊泥料作品将持续走高 。
文化价值凸显:融合诗书画印的文人壶(如《天地方圆壶》)更受国际藏家关注 。
投资策略
优先选择代表作:如《天龙鼎珠》《百寿瓶》等国际获奖作品,抗跌性强 。
关注传承有序作品:家族监制(如女儿顾婷、女婿汤杰)或附证书的真品更保值 。
总结
顾绍培紫砂壶价格趋势呈现分化:普通作品受市场调整影响价格回落,而获奖代表作、孤品及文化融合作品仍保持高位甚至持续升值。藏家需结合艺术性、泥料、传承记录及市场周期综合评估,优先选择稀缺性高、工艺复杂的作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