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水平壶以前是紫砂茶壶小品的统称。在明代中期盛行品茶以来,小壶开始得以流行。
时南方潮州、广东、福建一带盛行“功夫茶”,以小壶泡茶效果最佳。

水平丨清代传器
其饮功夫茶时壶内放许多茶叶,且多为乌龙类高香大叶。仅以壶本身容量的沸水冲泡,不易泡出茶味,所以大多都将壶放置大水洗或碗内。
用沸水淋浇壶身,使茶壶泡在热水中,以利发泡,然而,由于茶壶壶嘴比较低矮,开水倒入后易进去茶壶中,影响茶水。再则茶壶在设计制作中比例不当,茶壶在碗中就易侧翻,一壶好茶便前功尽弃了。
紫砂工手们根据这一要求,设计制作了水平茶壶,即壶嘴孔朝天,壶嘴孔的平面与壶身口的平面和把的顶部在一个水平线上,水平壶造型不同于一般茗壶的要求。工艺技术上必须精密, 水平壶的壶嘴和壶柄除了在形式上要协调外, 用泥量也必须相等, 才可能在水中保持水平状平衡,这就是水平壶的由来。广义上水平壶乃是可以漂于水面保持水平的壶,但在器型的发展上,水平壶最大的特点是剑流直嘴,壶身形制反倒各异。清末民国时期出现并逐渐成熟的器型,在一厂时期极为流行,因此被后世称为标准水平,意为水平规范样。

标准水平丨清代传器
壶身曲线流畅自然,圆融饱满,线条优美流畅,骨肉均实,气韵浑然天成。出水优雅畅快,水柱圆润,断水利落。圆钮、高盖、剑流嘴、圆肚、正耳把,执握舒适,便于端拿。

标准水平丨当代 唐彬杰
福建台湾地区多喜此款,并以品茗杯数测定容量,时多有八杯水平、十二杯水平等称呼,器型简约大方,实则非常考验制壶师傅的手艺与审美眼光。清末时期水平最为著名即为赵松亭生产之贡局款,且时有三足水平样式,形制与标平近似,壶身饱满为圆,在底足处理上做三小圆足,壶身更为挺立端庄。

三足水平丨清 贡局款
另有桥钮式三足水平,壶身弧度变化,底腹饱满上收做颈,过渡自然,盖面隆起更高,做桥形钮。且一改剑流直嘴,改为三弯流,下底三足改为撇足样式,最具区别性的还是少见的弯流嘴。

线瓢水平,亦称芭乐水平。芭乐水平是沿用台湾地区对于此款水平的称呼,芭乐是台湾地区的一种水果,芭乐水平便是壶身近似芭乐的造型。

线瓢水平丨近代 顾景舟
壶身似梨形,圆润饱满,收颈较小,壶身拉高,上窄下宽形制,底足收圈底;配以斜向上直流嘴,耳把圈足,压盖珠钮,整器线条流畅优美,形制匀挺柔和。广义上的水平壶种类较多,清末时期很多朱泥壶都可称之为水平,例如孟臣款、逸公款等,近代同样有许多名家制作,形态各异,但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以上三类,其余这里摘取部分,以供鉴赏。

笠帽水平丨清 惠孟臣



水平二式丨近代 王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