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7 来源:网络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传统上依赖于紫泥、本山绿泥(团泥)及红泥这三种原矿泥。其中,紫泥尤为关键,尤其是“天青泥”更是珍贵。历史上,如江阴文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就记载了天青泥的来源及特性。在宜兴紫砂工艺史上,乾隆年间出现的“青灰段紫砂泥”尤为珍稀,但至清末民初几近失传。
为抢救这一历史名品,2011年宜兴方井紫砂有限公司紫砂陶研究所启动了青灰段紫砂泥的恢复研发项目,并得到宜兴市政府的支持。项目邀请了包括紫砂工艺大师、地矿制泥专家及收藏名家在内的15位专家组成领导小组,由程辉大师担任组长。
研发团队首先搜集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青灰段泥制品作为标准样品,并邀请地矿专家及老工人前往青灰段紫砂泥的原产地寻找矿源。鉴于青灰段紫砂泥的独特成矿特性,团队决定采用人工配制的方法,选取优质底槽青泥、芝麻团泥和天青泥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反复试验,攻克了配方色泽、泥粉与粗颗粒搭配等关键技术。
制泥工艺流程包括选矿、除杂、配料、粉碎、过筛、练泥、陈腐及精炼等环节。其中,配料是关键,需精确控制三种泥料的配比;过筛则需严格控制粉料与粗颗粒的比例。练泥过程中,加水量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经试验,恢复的青灰段紫砂泥烧结温度范围宽,色泽稳定,黝黑中泛青紫灰,胎体表面有微细黄白色星点,既典雅又具凝脂般手感,超越历史名品水平。该泥料的成功恢复,对繁荣紫砂文化艺术及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此泥料制作的紫砂器呈深灰色略带青黄,气韵十足,并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明创造专利,获得多项科技奖项提名。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