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论官衔,他只做到了七品县令;论制壶,他也不会。
但他一身才华,创立“曼生十八式”,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新风潮,成为紫砂界的不朽传奇。正如伯乐和千里马,在陈曼生的背后,有一位叫杨彭年的人。他们两个,一个爱壶,一个做壶,两人一拍即合,成就了紫砂艺术史上的千古绝唱!“紫砂壶名家陈曼生司马(鸿寿)在嘉庆年间官荆溪宰(应为溧阳),适有良工杨彭年,善制砂壶,并为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一门眷属,并工此技……”寥寥数语,对杨彭年在紫砂技艺上的成就赞誉有加,这段文字算得上是历史文献中对杨彭年紫砂壶艺的贴切评价了。其实,被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的“曼生壶”几乎都是出自杨彭年之手,虽然陈曼生在与杨彭年合作之前,也跟其他艺人合作过。在曼生壶的传奇与姻缘中,都少不了杨彭年的贡献。 学者严克勤在《仙骨佛心 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一书中,对陈曼生与杨彭年的合作有以下见解:“杨彭年在宜兴的紫砂壶工匠中并不是最出色的,仅仅是一名工匠而已。”“……杨彭年的制壶、炼泥的技术一旦为陈曼生所用,却产生了杰出的紫砂壶杰作……这是一种奇迹,不是所有书画艺术家和陶艺家的结合都可以表现的如此出类拔萃。”可见,杨彭年的制壶技艺之高。而今天要说的这把壶,也是这两位最佳拍档的合作款。它也是故宫博物院做为中国顶级博物院之一,展品皆为国之珍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以其创新的造型、流畅的刻字,以及丰厚的文人气息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著名的“曼生十八式”之一飞鸿延年壶。这把宜兴窑杨彭年款紫砂飞鸿延年壶,高11cm,口径8.5cm,足径12.3cm。延年壶是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创制的18种壶式之一,也是曼生壶中比较特别的一把,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来源于有别于其它曼生壶的底款。 飞鸿延年款便是源自鸿台观宇瓦。瓦当上有“延年”两字,字体处于篆隶之间,下为一伸颈展翅之飞鸿,在飞鸿及延年之间有对称分布的八个乳钉,还有飞鸿张嘴欲衔的一个小乳钉。九个乳钉,分别代表: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左辅、右弼、摇光,也就是北斗九星。《三辅黄图》记载:“长乐宫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命名所谓“延年壶”,自然是为了讨个吉祥寓意,寓意好是清代日用器的标配,而“飞鸿延年”也是用的秦时旧典,至今可见以此四字制成的瓦当。壶广口,溜肩,短流,环柄,腹部饱满,阔平底,浅圈足。紫红色砂泥。壶身一面刻“鸿渐于磐,饮食衎衎(kàn),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落款为“曼生为止侯铭”。壶铭寓意:“鸿渐于磐,饮食衎衎”为周易第53卦(渐卦)第二爻。《易经·渐卦》:“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意思是说,鸿雁已经渐渐地飞到了河边的大石头上,可以自由自在、很快乐地享受丰美的食物。所示吉祥不言而喻。 “桑苎翁”指的是茶圣陆羽,“桑苎翁之器”指的自然就是紫砂壶。壶铭寓意把飞鸿延年这样美好的意境用在了紫砂壶上面,这是永载史册的事情。飞鸿延年,于砂壶一器,汇聚中国传统自然哲学思想与人文实践,以器载道,启人遐思。后代紫砂艺人、文人,争相追随其设计风格,直至今日人们依然为曼生十八式所倾倒,这是历史对于曼生壶的检验成果。所谓成就经典,是两个人相互成就。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所以,“曼生壶”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彭年壶”。▲石铫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