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应壶友提问,写过陈曼生的底章一般鉴别方法。有很多壶友留言,能不能再写写几个典型的例子,科普一下最基本的辨别方式,避免被一眼假的老壶坑了。
确实多了解一些,真的可以大概率避免被拙劣的作假手段欺骗。很多壶友会深信底款,但底款也是最容易造假的地方,挑几款名家壶,一起鉴别一些假老壶,希望可以帮壶友们解惑。在明朝的时候,紫砂壶的款印体系还没有成熟,可见的时大彬传世壶,皆是以竹刀在壶底刻的款,而印款,则是在后来才出现的。自明朝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紫砂壶艺术产生以来,就古玩来讲,比较可靠的紫砂老壶有三类:一是出土文物,二是清宫旧藏;三是传世茗壶。仔细审视这几类壶,可以发现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壶,最早使用印章的是清朝雍正年间的紫砂大师陈鸣远。当然根据古籍记载,在陈鸣远之前也有用印的,但却从没有实物流传下来。所以从物证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只能追溯到陈鸣远。陈鸣远所留款识的特点是印章和刻款并用,说明雍正朝是紫砂艺术款识从刻款到印章的过渡期。确定这个“最早”,对鉴别老壶有重要的意义,譬如说如果有明朝的印章款紫砂壶,基本上都是赝品,除非有极其特别的证据。我们首先看两个刻款,陈鸣远的壶,素以书法刻款健雅而名,被赞有晋唐之风。而上面这两个刻款的字,风格差异较大,字刻的也非常大。上面“原矿铁砂”刻字非常搞笑,“原矿”是后世用来称呼黄龙山的,清朝并不称呼原矿,所刻字体了解印章的壶友能看出明显不是清代做壶人的风格。上次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陈曼生的章款,这两个也是明显的假老壶。曼生壶的底款,多是阿曼陀室,曼生壶的意思是文人与紫砂的合作,陈曼生多是刀笔铭刻,或许当年他也兴之所至抟制过,但是从没来见过所谓落陈曼生款的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