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05 来源:紫砂之家
20世纪80年代开始,紫砂壶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受到广泛追捧。然而,根据欧洲史料记载和留存实物,宜兴紫砂壶从17至19世纪在欧洲曾经风光无限,成为王公贵族、大臣富商竞相追逐的收藏品,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德国等候买中国瓷器的人
丹麦国王的太医西蒙内斯·保利在其所著《荷兰代尔夫特陶艺家》一书中对紫砂壶的价值有这样的描述:“从中国买来的泡茶器具,价格可比黄金,都用丝绸包裹,只要好伙伴之间才彼此赠予。大家公认其价格也不低于钻石,或宝石,或本地最高贵的项链。”
壶高:15cm
作品材质:棕色泥料
年代:清朝顺治年间
现藏:丹麦 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
但那时的紫砂壶并不叫紫砂壶,而是流转多国后,外国人用他们的语言,取了这些名字。
01博卡洛
作为中欧贸易交往的开拓者,葡萄牙人是第一个给宜兴茶壶起名字的欧洲人。"博卡洛"这个词的意思是红土陶器,在葡萄牙人看来,以前他们所见墨西哥产的红土陶器和这些宜兴茶壶所用陶土的纹理和颜色相近。
02东亚壶
这个称谓在历史上由好几个欧洲国家使用,如荷兰、英国和丹麦。可不是,我们在彼特·卡里斯休斯和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三世来往于1656年的通信中见到过这个称谓,他们把一把宜兴紫砂壶描述为“难得一见的东亚壶”。后来在1679年,两个荷兰陶艺家在申请一项专利权时也使用过这个相同的称谓。
作品材质:红陶
年代:17世纪后期
现藏:英国 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03红瓷
在18世纪初叶,德国的一位名叫J.F.伯特格试图发现如何制作瓷器的秘密,他认为紫砂器和瓷器都用同一种陶土制作。“红瓷”这个名称首先出现在1708年的一篇文件中,其中提到巴萨洛迈博士受命帮助伯特格做研究:“学会如何制作红瓷或白瓷”。
在法国,一个名叫萨凡理·德斯布鲁斯隆的学者在他编撰于1723年的一本商用词典中,在描述用于制作瓷器和紫砂器的陶土及宜兴紫砂壶在欧洲的分销情形时,用非常精确语言写道:“据说中国人用于泡茶的、眼下在欧洲非常受欢迎的壶,是用红色陶土制成的,能与瓷器茶壶相媲美。”
德国伐柏利特城堡藏品陈列室
04赤陶器
在罗马帝国时期,此陶器在欧洲许多国家很有名,那是一种光亮的红色装饰陶器,是从公元1世纪开始生产的,而且陶工们会在他们制作的陶器上签上他们的名字。这种昂贵的陶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即使到了17、18世纪,依旧闻名遐迩。
当欧洲商人向宜兴的陶艺家订购产品时,这颜色和模压装饰都是欧洲人所企盼的,由此得名。
1710年,奥古斯都大力王还在一份有关美申地区瓷器生产的法律文件中这样写道:“我,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波兰国王,谨以上帝的名义在此宣布:在我们州里发现有大量的原材料,其中有一种材料可以制作各种红色陶瓷器皿,其品质要超过来自远东的产品,而那些产品是用称之为赤陶土制作的…”。可见瓷器名字的由来。
从欧洲人开始用“博卡洛”这个称谓到我们开始用"宜兴紫砂陶"这个名称,时间过去了整整三个世纪。一个词的词源,不但折射出它存在的各个历史时期,也反映了它词义变化的因果关系。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