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21 来源:紫砂之家
“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的区别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茶壶不是怎么做,关键是最后的结果。不管用的什么方法,怎么做,所做的壶要做出感觉来,这才重要。
现在紫砂一厂的通行做法,手工拍打身筒,模子准形。这类做法也就是现在意义上讲的手工制作。你现在让一厂的大多数艺人全手工制作作品,不是不会做,问题是假如真的这样做了。恐怕大家又会嚷嚷茶壶怎么做到这个样子了。
现在市场对手工艺品的要求太高,简直是太苛刻了,要的是机械的精度。如口盖最好是静配合!对嘴、把的要求也是极致化,毫厘不差。泥料既要求是老法配制,又不可以有一丁点杂点,这可能吗?说的虽有点过,但目前市场对紫砂的期望存在“诱导误区”。主要的根源还是在紫砂的业界。紫砂理论上的探讨滞后和部分商人的故意渲染把大家对紫砂审美的观念扭曲了。我们喜欢顾景舟,不是就是因为顾先生展示的这种艺术感觉吗?
以前艺人做壶,每一把壶,可能是成百上千的复制,这样形成自然的熟练。这一点当今艺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一些老艺人不会用模只,但手工制作的传统类型的茶壶可以比模只挡出的更快,但他们也不可能象如今的艺人做的如此精细。现在好多壶友,玩壶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还是这句话;茶壶如何做,是方法。重要的是成品的感觉。假如作品和玩家的交流能产生共鸣,玩友读懂作者所作作品流露出的精神,情感。我认为这和用何种方法并不重要!
现在有好多壶注明是手工壶,没有说明是否是全手工。有人以为我们是打马虎眼。这是误解我们的初衷了。因为现在意义上的手工壶,就是如此!我们这样注明也是对大家一种负责。假如我们也象别人一样注明这是全手工壶,我认为这对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壶作者是不公平的。
一个作者运用哪种方法做壶,主要的因素,是看成形特性,有的壶必须用模只,而有的部分用,有的部分则完全不需要。模只也只是制壶过程中的某道工序而已。
半手工的说法我认为有些“牵强”,现在流行的说法,两爿合拢的方法,就是半手工。其实合爿的方式历史上就有,不是今人的创举。曼生壶中的合欢壶,大彬虚扁都是上下合爿的。不过那时不叫模只,叫“盔头”拱形内模称虚陀。盔头大多事用泥坯烧制的,而如今却是石膏做的。
再就是泥料,天然泥料是不是可以存在一点杂点,有些人认为不可以,有的则认为这是砂泥料固有特性,肯定无法避免。玩过老茶壶的人都知道,也能接受紫砂的“杂点”,认为这是紫砂矿料的一部分“内容”。而另外一部分人所持的观点却持相反的;认为既然有“完美无缺”那就得无限趋近“完美”!这也有道理的,关键是我们接受的“度”。
壶友还有担心,模只会象印刷品一样复制。其实这不用担心。模只在紫砂制作中只是一个非常短的一道程序。要想完成一件作品最重要的程序不是一个身筒。而是作品各个局部与整体的衔接过渡,我们讲“切”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切”。这才真正代表作者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