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1 来源:紫砂之家
明代紫砂大家徐友泉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没有多少人能体会其真谛。
创作作品要在灵动中有感而发才能脱却匠气步入艺术殿堂。
工业技术的发展制作出更为精准和方便的工具,工业制造的观念对手工技艺的冲击无可避免,过份依赖先进工具、追求规模和产业化生产是现代制作的特征。
受市场驱使,很多制壶者机械地生产出近乎一个个规整划一的产品。乍看制作也确实精良,宛如蜡制美女,作为礼品壶,光鲜下没有了灵魂,透出的十足的匠气。
追求艺术也不是泛泛空言,各门类的艺术都要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只有首先掌握了它,才能表达出心中的思想,而艺术语言的掌握都是艰苦、枯躁的。
制壶亦如此,大师育人也非常重视基本工。
记得顾景舟大师就曾耐心细致地亲手教我们搀滋泥这种最不起眼的功夫。
初级阶段就是需要匠气——循规蹈矩。圆、方、花器、雕塑皆花功夫,必须掌握泥料特性,烧成控制,精熟各种传统造型手法。
面广艺精是创作思路宽广和多样化的保证,丰富的艺术语言是准确、灵敏表达思想的有力工具。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有了一个做匠人的基础后,就要广泛涉猎各门类艺术,增加文化底蕴和修为,此阶段虽没第一阶段的枯躁,但却最难。
因为不仅要有一定数量上的修研各类艺术,并作一定的实践、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不还要常常透过表面领悟其难以言表的实质内涵。
这需要契而不舍又需悟性才行,是不易做到的,也是很多人一辈子停留在匠人阶段的原因。
而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才能创作出有力度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在制壶造型设计上,我喜欢有感而发,在思想上有感悟和有难以抑制的冲动时,厚积溥发,一气而成,在制作过程中,倾入自己此时此景的审美观,曲与直、饱满与干瘦、对称与随意等等,凭着感觉,象流动的音乐,使作品和自己的情感呼应。
即便同样的款式也会做出不同的气韵,顾景舟大师说做壶要“留一点”!
什么叫“留一点呢”?
虽然每件作品不会象机械零件那规整划一,离标准几何尺寸也许总是“留那么一点”,但正是籍此余地产生出富有生命力的气韵,所以紫砂艺术的灵魂和美感在无法言表时,常用一个“气”字来表达!
成为匠人要花苦功夫,要把匠气蜕变为艺术更是艰难的,需常自勉,不断进取。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