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3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是矿料总称,分类如下:
一,紫泥。以矿料特征命名,砂质岩,较硬,易风化,常夹于红麻子、花块矿脉之间。含铁量7%-10%左右,且以多以氧化物方式存在,矿料呈青、紫、红色,有的品种内夹少量青灰色矿。适度烧结温度1176度——1200度,烧成品呈褐、紫、粉紫。矿储较多,为紫砂代表性矿料。
朱建伟:《中双色》
二,红泥。以烧成呈色命名。根据矿料成分及特征又分为大红泥、小红泥、朱泥和朱砂。
1,大红泥。砂质岩,较为坚硬,不易风化,含铁量8%——30%,铁以氧化物方式存在,矿色大红、紫红,适度烧结温度1170度——1200度。矿储较少,代表品种有大红袍,红皮龙。2,小红泥。小红泥:泥质岩,板页状或土块状,不易风化,含铁量5%-12%,以氧化物的水合物存在,矿呈土黄色,有的矿料有红或紫丝纹。烧结温度1160度——1180度,烧成后多有“熔点”,烧成为砖红、绛红、红褐色,储矿较多。3,朱泥。疏松土状或块状,不易风化,含砂量较少,含铁量较高,12%-23%,烧结温度较低,收缩较大,成品易出现变形、褶皱等情况。部分泥料含碳化物较多,烧成后出现颗粒碳化的黑色熔点。4,朱砂。含砂量、含铁量都较高,烧制温度较朱泥高,稍低于紫泥,收缩小,烧成品无褶皱,呈色如朱泥般鲜艳。有的朱砂矿料成品有类似紫泥的颗粒效果。三,本山绿泥。单一矿料,只在黄龙山二号井位置的黄石下贴层发现,样本含铁量2.79%,且以离子方式存在。含钴量最高,矿色灰白,脂膏状,内夹少量青灰色硬块,有铁锈黄。露天放置一段时间外表氧化变土黄,泥料经过梅雨天生成类似朱泥的黄斑。泥性较黏,难制坯。烧结温度高于朱泥,低于紫泥,温域较窄。低温偏黄,高温黄青泛绿。适度烧结,呈色类似小米稀粥的效果。生坯边缘部分易氧化,烧成泛红紫。成品有脂润感。四,青灰泥。砂质岩,矿料一般较为坚硬,含砂量较高,分布较广,是最为复杂的类别。
含铁量从1.3%-12%不等,且以2价离子方式存在,烧成后从含铁量由高到低依次呈
青灰、黄、淡红、红、紫不等,高温呈青灰、青绿色。低含铁矿料储矿较多,高含铁只见天
青泥及其部分夹支。颗粒种类较为丰富,传统上归为“段泥”。五,墨绿泥。砂质岩,含铁量2%-4%,以离子方式存在,储矿较少。烧结温度较紫泥高,低温烧成后呈土黄色调,高温呈青色调。有的矿料中,离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离子较多的部分,如果磨粉时以颗粒状态存在,烧成品就会有深色斑点颗粒,传统上归为“段泥”,俗称黄芝麻段。六,白泥。砂质岩,矿色灰白或灰黄、青灰,较为坚硬,成分较为单一,不易风化,含铁量低于含铁量低于0.8%,且离子和少量氧化物方式存在。烧结温度1170度以上,低温烧成白色,高温淡黄。黄龙山储矿稀少,外山料较多,历史上主要出矿于伏东大潮汕,用于制作酒瓶,现在也多用化料调色练泥制壶。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