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23 来源:紫砂之家
在清代,宜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紫泥,人们称之为“天青泥”。
“天青泥”是“紫泥”中“底槽泥”的下层矿土,烧成品为浅灰色、淡米色或是呈偏青瓦蓝色——清朗而温润,高雅又沉稳。
所以当时宜兴姑娘出阁之嫁奁中,经常有“天青泥”一方;就像绍兴姑娘的陪嫁,必有“女儿红”黄酒一坛一样。
但是后来在民国初挖泥时因挖到地下水,矿层被水沉没而成池塘,从此世上就再也不复有这种矿土了。
因此真正的“天青泥”犹显贵重。
因为天青泥稀缺,上世纪七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一人工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泥再现。由此出现了拼紫泥。
但终因基矿、配方基量产等因素,未能如愿。但偶尔也曾出效果,只是较少。
应该相信,如果精选基泥,合理配制,掌握火候,还是能达到天青色效果的。
现在有些宣传,作品言必天青,什么祖上传的、珍藏几十年,就未免夸大其词了。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天青泥的前世今生。
天青泥传说的由来
周高起成书于明崇祯年代的《阳羡茗壶系》,是关于紫砂最早的专业书籍,清以前的紫砂业事,基本都有记述。
有些,是他本人的亲历,如采矿、泥料和生坯制作;有些,则是道听途说,如史陶异僧、富贵土、金沙寺僧、供春的传说。
《阳羡茗壶系》全书约3500字,在简短吹捧紫砂壶优于银壶、锡壶、闽豫瓷壶的开篇后,依次介绍了艺人、矿料、制泥、烧制、用养。
关于泥料,用174个字记叙了嫩泥、石黄、天青泥、老泥、白泥,其中,关于天青泥着墨最多,有74个字。
“天青泥出蠡蜀陶之变暗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蜜□(此为原本残字,而不是“口”字)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天青泥名字的由来
周高起治学非常严谨,他亲自来到丁山考察,《阳羡茗壶系》有来自当地人的传说,有对壶艺人做壶过程的观察,也有对当时生产状况的描述。
在泥料篇,周高起提及嫩泥、石黄、天青泥、老泥、白泥,对主力品种紫泥,不知何故,却未提及。
白泥,也即制作日用陶的矿料,应该就是今天所谓的“夹泥”,非黄龙山出矿,而是“大潮山”;
老泥,出团山,根据“陶则白砂星星”、“以天青石黄和之成浅淡古色”分析,周高起所说的老泥是一种白砂。
石黄,根据特征描述,也即为今天所说的石黄;
嫩泥,其实就是不发色的普通黏土,所以“以和一切色”,起“丞弼”的黏结作用。
矿料上,周高起全书用字174个,其中74个是描述天青泥的。周高起是以矿料颜色命名天青泥的,这也和他对天青泥四个夹支的描述一脉相承。
名称,是根据矿料特点归纳,烧成颜色,则已明确述之。天青泥烧成后呈雨过天清色,纯属无稽之谈。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