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景舟石瓢:风靡百年 长盛不衰

景舟石瓢:风靡百年 长盛不衰

时间:2016-08-09 来源:紫砂之家

  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呼朋唤友,而喝茶是一件清静的事,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灵的沉静。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于是,对于人生幸福的诠释,引用了喝茶的二个动作:提起、放下。紫砂壶注定是为茶而生:一把紫砂壶韵乾坤,一把紫砂壶道人生。一把经典造型的紫砂壶更是洗净铅华,在壶、人、茶中给人以思绪万千。

  自2008年一把唐云生前收藏的顾景舟制、吴湖帆绘的“大石瓢紫砂壶”在上海工艺美术秋季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由318万元落锤,到2015年江苏和信秋拍,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唐云旧藏大石瓢以4256万成交。

  作为传统经典造型的“景舟石瓢壶”,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视觉、心灵上的震撼,熨贴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怀想。

景舟石瓢

吴建平作品:《景舟石瓢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铣”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是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有文人元素注入的“石瓢壶”,注定在以后的发展中书写着不寻常的发展历史。很多“石瓢壶”的器型是以人名命名的。

  如“彭年石瓢”、“子冶石瓢”、“石梅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此外“冰纹石瓢”、“大矮石瓢”、“六方石瓢”、“锦囊石瓢”、“高石瓢”皆发轫于此。

  作为紫砂传统造型,从古至今的名家几乎都做过“石瓢壶”。紫砂发展的历史上很多制壶者对“石瓢壶”的整体与局部也作过多次改进。因此紫砂艺人常说,一把好的壶款是千百年来众人智慧的结晶,是美的集中体现。

  顾景舟的这把“大石瓢壶”集各家之大成,创出自我!壶上宜书宜画,一改清代初期以来繁琐无度、堆砌浮华之气,刻意追求线性的流畅舒展,反复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从细节上观赏,该“石瓢壶”壶嘴长短粗细比例恰当,胥出自然,从嘴头至壶身逐渐加粗,从嘴面到流体的边缘线的角度清晰明朗、干净利落;与壶身的连接自然吻合,如树之新枝浑然天生,好像是从壶体上长出来的感觉;嘴的角度恰到好处,嘴面平而挺,内孔圆,这样出水有劲,不易涎水;壶盖润而挺,盖虽然为平盖,但不是平如水面,实质上是中高周低,中间与边沿仅差一毫米的差距,粗看平整致极,细视略有高低,盖面到盖沿的线条过渡呈自上而下之缓缓走势;盖板线厚薄均匀,线圆润,下边与口结合严密,突出了盖板线的圆整有劲,这样完整的技术处理让眼睛的审美习惯有了变化。

  再观其身筒:壶的体形是以两条抛物线结合而成,一条是从口到底的转角处,一条是底中心至底的转角处。两条抛物线虽略有不同,但结合润滑有度,感觉刚中有柔、和顺有劲。身筒外观整体形制为几何三角形,此形由上而下,口沿至下部之过渡最是自然舒展。自二分之一沿到下部的三分之二处为直线,不是太鼓,又不是虚肥,而是挺拔大气,此为“石瓢壶”之骨力所在。壶钮为壶之制高点,有力巧拨千斤之功。

 

  钮为桥形,高矮跨度比例恰当——桥中央最狭处慢慢向两边延伸至盖,特别是与盖的结合处在视觉上形成椭圆形,但又不是整个的,而只是个三分之二的椭圆。桥与盖的交接处似明似暗,其内孔与盖的结合处缓转匀称,内孔也是三分之二的椭圆,与桥形钮形成呼应。桥的两侧对称,处理手法难度较大,颇显娴熟完美的制作功力。壶把与嘴对称,依身筒而生,非强接于壶,不欠不赘、不张扬、不委顿。且流、把呼应,把内、把外都是三角形线条,和润流利,把手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方便舒适。源于“大石瓢壶”体型较大。

  在创作中也非常仔细地考虑到了和谐之美:该壶的足与底面结合清晰利落,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均匀协调,不偏不倚,使其整体显示出壶的神韵十足,不愧为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相济的砂壶珍品。

  紫砂的收藏是文化的传承。所谓秀美在壶内,功夫在壶外。紫砂壶的装饰方法很多,从清代曼生等文人步入圈内,紫砂壶从一民间实用器开始逐步蜕庸脱俗。在画家文人的尽情装饰之后,通过刻刀等工具来表现笔情墨趣,肆意纵横而不露刻意痕迹,尽显雅美之韵。

  用顾景舟先生的话讲紫砂:“用文人书画以雕刻方式与精湛的壶艺相结合,从而迈进高雅的艺术格调,蜕脱了工匠式装饰的流俗习气。”

  “石瓢壶”是适合品茗刻画的器型,这把壶的壶身便有民国画坛海派名家的助兴。正面画竹一丛,落款“湖帆”,看似寥寥几笔却清秀典雅;背面书“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意境深幽致远,上下款分别为“药城兄属,吴倩并题”。一把紫砂壶把顾景舟、吴湖帆、唐云三位大家紧紧联系在了小小的方圆天地之上。一壶三名家,道尽了“字依壶传,壶随字贵”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遥想若干年前,清风明月里,文人把茶论诗,沉醉在这把“石瓢壶”的意境里,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清风浩荡,琴棋书画,这是何等的好时光。这把经典的“大石瓢壶”工艺精到、技法老练,成为一代“石瓢壶”之楷模。

  最重要的是,该作品所表达出的清秀沉稳艺术趋向,直接影响了顾景舟先生一生的创作风格,也影响着一代代的紫砂艺人为之倾倒、为之痴迷。

  这就是紫砂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