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05 来源:紫砂之家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里,贾宝玉曾经这样语带机锋地试图去化解林黛玉刚刚上来的醋劲。才子佳人们,花多乱眼时,尚且可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对于普通儿女,要求无高,但求眼前一瓢饮,清甜宜人。
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瓢这种刚劲中带着秀美,柔和中显韧力的特点就恰好迎合这类人群的需求,受推崇自然在情理之中。那么,你知道石瓢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紫砂石瓢壶的来历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那么,石瓢之所以长盛不衰有什么原因呢?
第一,简洁实用,这是实用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些紫砂作品虽然巧妙、精美。但过于繁琐,使得束之高阁,只能够用来欣赏,丧失了使用功能。这样的款型是无法流行的。而石瓢简洁、实用本身就是一重要的审美要素。
第二,质朴典雅,质朴是与简单相合,但典雅却并非简单所能达到。只有将简单的成分加以巧妙地组合方能点石成金,形成雅趣。
第三,刚劲中富于柔美。也是石瓢最大的特色,也是受壶友欢迎的最重要原因。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刚柔相济,阴阳相生的特有审美习惯,它不仅对我国的书法、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对社会文化发生了作用。
自然,爱紫砂壶之人必爱茶,爱茶人,性喜幽。而且这类人群往往有着良好的修养,并在品茶养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这个群体定深谙此中国文化之精髓,他们的审美观点同样有着这个倾向。
爱瓢之人,不拘小节,爽朗大方,喜欢交友。
内心感情细腻深厚,有良好的修养和不露声色的善良,他们深谙中国文化之精髓,尊重传统。
“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他们专注坚定,淡泊从容,虽游走于世间繁华,仍能用心把握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爱瓢的人,都是心有柏的人,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依然保有真诚的“文雅痞”。
那么你准备好选购属于你的石瓢壶了吗?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