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泥料 >> 紫砂你为何离"纯""真"越来越远

紫砂你为何离"纯""真"越来越远

时间:2016-08-02 来源:紫砂之家

  不知道其他同好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现在想找一把料纯工真的好壶越来越难了,前几天与几个朋友喝茶聊壶,聊着聊着朋友突然冒出一句:像你这么苛刻地玩壶以后的路会越来越窄。

  今天我回想起来还真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聊一聊几个与紫砂相关的话题,从中或许能找到些许原因。

  1、有关泥料纯正度的问题,紫砂壶因何出名?

  有一句话最能说明: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叫宜兴,因此只有产自宜兴本地的紫砂泥才是最纯正的紫砂泥。但是,现实中现状又是如何呢?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紫砂泥并不仅仅产在宜兴,在浙江、江苏、安徽交界其实都有产紫砂泥料。而且这些外地料的价格仅仅是宜兴本地料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更低,因此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廉价普通商品壶,用的都不是宜兴本地的料子。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只是为了利益谁也不愿意去点破这层纸,因为得罪人的事没人愿意做何况有的人自己也在明知故犯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正因为了解外山料这些事实所以有的人总是挂着“原矿、”“家藏”、“祖传”等等类似的招牌来吸引不知情的消费者。

  试问:你们家藏了几吨矿还是几十吨上百吨?能经得起你多少年每月几百把壶的消耗量?

  我曾经在某紫砂论坛见过一个商家是这样推销他家的降坡泥紫砂壶的:此壶所用泥料是采用家藏50年的原矿降坡泥。我了个去,你当所有人都是白痴吗?

  了解紫砂的人都知道降坡泥仅是在90年代修建陶都路时穿越黄龙山和青龙山之间时才偶然发现的一种泥料。现在是2016年,就算到2020年也才过去30年,你是超人还是先知?50年前你家就有降坡泥了?骗人也要动动头脑吧。

 

传炉

葛岳纯作品:《传炉

  2、泥料练制的问题。

  以前的泥料开采出来后,都要露天堆放任其风吹日晒几个月或者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使其达到自然风化的目的。然后才挑选、用石磨进行粉碎后再人工用吸铁石吸去影响做壶的比较大的铁质杂质后再人工过筛得到想要的一定细度的泥料。

  然后放入大水缸中浸泡上几年(宜兴当地俗称这个过程为:养土,才会拿出来反复人工锤打将泥料中的空气挤干净后再做壶。

  这样的泥做出来的壶颗粒质感丰富、层次感会随着不同视觉角度而变化。

  现在呢?有几把壶的泥料是这么练出来的?

  为了适应市场大需求搞工业化大生产模式:用大形勾机开挖出来的矿石未经自然风化采用专业粉碎机(雷蒙机)进行粉碎(省略了自然风化的步骤);再经过大型专业过筛机进行过筛处理后(目的是得到一定目数的细料)混合调配一定比例的其他配料(包括化料、色料等,以达到提高成品率及烧制后所需的颜色及质感效果);再将合成好的泥料倒入专业练泥机进行加水调匀和酸洗除杂程序,最后再将以上处理后的泥料进真空机进行真空处理后成品泥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

  这一系列的从矿石到成品泥的转变过程几乎是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的。

  这样生产出来的泥料做的壶的确是又“漂亮”、又“干净”、又均匀而且烧制壶的成品率还非常高。

  烧制出来的壶泥料呈现均匀的磨砂玻璃面的效果[颗粒大小均匀、颜色单一、见不到任何杂质,堪称(完美)],但是这种壶与那些瓷器壶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图有个“漂亮”的外表可是本质已经远离“紫砂”二字不知多远了。

 

  或许这是市场化需求下的无奈之举,但是一味追求高效率、高产量必然会以牺牲传统为代价,舍本逐末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高了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呢?

  3、制作工艺的问题。

  以前的工手做壶时在转盘上打几圈一个壶身桶的大概模样就出来了。现在的工手呢?

  或许在转盘上打上30圈、50圈........这身桶还没打好。为什么呢?

  以前的工手学艺时先学基本功:打身筒,一天啥也别做,天天就是用练习泥打身筒,打上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现在呢?急功近利甚至于采取投机取巧的办法,先用模具压出个大概型状再脱模轻拍几下力求“完美”。

  正因为以前那种的打身筒方式,才会在壶体表面形成相对的细微的不规则或者不均匀,壶身线条显得有弹性;而现在的壶呢,“完美”的效果均匀的让人感觉像用机器车出来那么规整,但怎么看怎么觉得匠气和死板。

  以前的全手工壶基本上完全是靠工手的技术和手艺来完成一把壶的,除了身筒这一主要部件外,壶嘴、壶把、壶扭甚至盖墙都完全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凭借工手自己的手艺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而现代的所谓全手工呢?

  各种制作借助工具可谓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壶嘴、壶把、壶扭都是先用模具压出来再修一修,而盖墙则有不同规格的钢圈来围,这样来制作壶的各部件可谓又快又“好”。但是仔细想想,这与半手工制作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如果说以前的全手壶比的是手艺,那么现代的全手壶不如说比的是谁会用会做借助工具或者谁的借助工具做得更好,再比如说整口,现在要找一把没有整口的壶可能比去找一只两条腿的青蛙还要难。

 

  试问:长此以往,用牺牲传统来片面追求完美又将把紫砂带向何处?

  紫砂人是不是该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呢?

  在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优化、纯真与虚假之间如何取舍?

  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不难回答。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