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24 来源:紫砂之家
矿料特征:矿料呈紫色,内有油面,结合面有水锈,内夹不规则青灰色矿料。
紫泥烧成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或者深紫色。
紫泥,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清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深藏于宜兴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主要包括天青泥、底槽清泥、红棕泥、大红泥等。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曾在丁蜀镇中心的大水潭矿中有过。底槽清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是含有段泥颗粒的紫泥。色呈偏紫泛青,十分稀少,泥质细腻。烧结后呈紫红色,烧成范围宽,在1200℃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在10%左右。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泥质纯正,产量较多。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在1180℃左右,质坚光润,收缩率10%左右。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在紫砂泥矿中偶尔能见,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泥质细纯,有光泽感。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烧结后呈大红色泽,表面脂润,收缩率在12%左右。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另外,清水泥是纯种的紫泥矿,是为较常见的泥料。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