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紫砂绞胎工艺约在清中期出现

紫砂绞胎工艺约在清中期出现

时间:2015-11-25 来源:紫砂之家

   绞泥,这种工艺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预先掺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顺序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或打泥片成型),使胎烧成后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间的纹理装饰。紫砂陶中的绞胎出现,约在清中期。

  紫砂壶中的绞胎工艺出现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宜兴紫砂工艺厂吕尧臣先生等几人首先试制成功。1979年,宜兴陶瓷公司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吕尧臣参展的两件作品中,一是段泥绿泥组合,名曰:“碧波壶”,另一个是用紫砂与朱泥组合,名曰:“凌云壶”。两壶的展出,获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咸仲英作品:大济公壶

  紫砂绞胎的特点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无秩序地叠放一起,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有的似木石纹理,有的如行云流水。不同泥料的组合,变化自然、生动,可做胎,或作表面装饰,切成片状,然后用泥浆贴上,此种装饰可体现出紫砂泥料的淳朴与自然。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