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09 来源:紫砂之家
不同茶类的茶性相差很大,因此,冲泡各类茶的方法、水温、冲泡时间、茶具选用、饮用方法等等也各有差别。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说明了泡好一壶茶必须要做到水好、火足、具美。现在茶艺之中讲究“茶、水、器、火、境、技艺”的和谐一致。用泉水、紫砂壶泡好一壶茶成为“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之说的典范。
紫砂壶所用的原料是产于宜兴丁蜀的紫砂矿土。它是一种矿石,从矿源地采掘出的紫砂矿石俗称生泥.要经过风化、摊晒除杂、配料、粉碎、陈腐、练泥等一系列的加工变化,经过检验合格之后,至少要放置六个月才能作为制作壶的原料。紫砂泥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各大类泥料又有细小的分类,且各类泥料之问又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搭配、混合。澄练成各种泥色和泥质的制壶原料。通过制壶者的艺术创作,而制得各式各样的壶艺之作。用不同的紫砂泥所制作的壶对茶汤的影响少见古人论述,但现代确多有茶人在经验基础上有一定的总结。
茶人壶友们发现同样是紫砂壶,因其材质的差异,胎质致密程度的差异.身筒、口盖造型的差异,古壶与今壶的差异等等泡制不同的茶,滋味和香气差别很大.这也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对茶性与壶性如何相合的探索.笔者相信.随着茶文化和紫砂壶文化研究的深入,一定会有评茶师、思想家、美学家、设计师、配泥师、制壶师等等文化人共同参与制作紫砂壶。那是一把专门为某茶餐身定做的散发着哲思与美的紫砂壶。虽然,目前这是一个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但已经有不少茶与壶文化研究实践者进行总结,随着研究的深入,茶性与壶性的理论必将在新时期为茶文化与紫砂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